今年过得很开心,去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工作上虽说得以晋升,但整体来说依旧是不喜欢,但好在除了工作以外的所有事情都给了自己以慰藉。有了自己的猫猫,西北大环线终于拿下,成为了车队的第一批正式队员,终于去了朝思暮想的上海,在自己的故乡骑了车,视频制作质量和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慢慢的再也不看电子书。因为长了火疖子而趴在床上的我,慢慢回想起来,原来过去的这一年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从 19 年开始习惯于使用 github project 做年度计划,年终时看着这完成的一条条 todo 时会给人一种假象,彷佛自己过去的一年真的按照计划中描述的那般做了很多事情,但实际上效果如何也只有本人才能得知。所以我以后可能也不会再使用这种方式去做计划了。通过三年的实践下来,能够按照计划中去完成的事情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年初做计划时满怀期待的认为自己一定会完成,但本质上在一年的时间里自己的状态并不一定都是保持于做计划时的状态一致,换句话说就是赶不上变化。

未来 22 年的计划可能还是按照大方向去走,只给自己定一个要在哪几个大方向上去发力,而不细节到具体要做什么。有时候说起来也挺奇怪的,你说人类为什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总是喜欢跟自己较劲呢,为什么就不能岁月静好,成为一名在路边为他人股掌喝彩的人呢,为什么一定要你追我赶把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每天都锁在 1 平方空间大小的办公桌前,一周见不到几次夕阳呢?可能确实如大家所说的那般吧,岁月静好的你背后一定有负重前行的他们,这世上又哪能轻易的任你看破红尘呢?

好了,进入正题。一起来看看过去的一年里我都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吧。

仔仔

仔仔是我们养的第一只猫咪,暹罗猫。起初我对这种小动物都很害怕,虽然老家里有很多家禽,但对于宠物这件事一直很难接受。转机发生在 18 年的创业项目(后续会有文章细说一下),做的是宠物相关的项目,在那一年里我脑子里涌入了大量的“宠物学”知识,慢慢对宠物这个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变得非常喜欢撸猫,也幻想着毕业后能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猫咪。刚好我的女票对暹罗猫很有感觉,小时候她家里养了很多暹罗猫,吃睡都在一起,这种小时候有猫咪陪伴着长大的感觉令人羡慕,遂决定养一只暹罗猫。

仔仔是从猫舍花了 3800 元买回来的,虽然包了疫苗,但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好像被坑了,暹罗猫一般也就 1500 元撑死了,不可能会到达 3800 这种地步。而且带回家的时候耳朵上还有一些猫藓,刚开始可把我们折腾坏了,处理的过程还算凑合,最终仔仔也健康的成长了。第一次“初为猫父”的我,内心的爱意都被激发了出来,导致女票说了好几次下辈子想做我的猫哈哈~这种从小养到大的感觉确实挺奇妙的,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就算是在家里捣蛋,撕纸、沙发磨爪子、翻垃圾桶、半夜刨猫砂等等这些看上去很闹心的琐事,我内心想的往往都是“只要仔仔开心,就随他去吧”。

是啊,我们两个人多次都畅想过,如果我们也是每天只需要吃吃喝喝睡睡,偶尔捣个蛋,跑个酷的仔仔就好了,但生活哪能这么随意呢,当年毕业时幻想着要去做好多好多事情,毕业后我就是自由人啦!终于可以真正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啦!可谁曾想,只不过又是进入了另外一个牢笼中罢了。写到这里,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许巍《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里的那些歌词: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清明节

时隔了一年多,严格遵守北京市政府“原地过年”的倡导,这是我迄今为止第一次没有过年回家,第一次过年没有陪伴在妈妈身边,直到清明节才拼凑出了 5 天的假期得以踏上回家的路。清明节的小岛已是 30 度的艳阳高照天,这次回家除了与家人团聚,还有重要的几件民俗需要完成,为直系家族祠堂动土,为爱我的奶奶扫一次墓。

可能老一辈譬如爷爷爸爸辈的这一圈子人小时候还有很多交集,都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认为通过祠堂的方式让大家重新对带领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先祖们聊以慰藉,可以让我们这些后辈重新凝聚起来,为家族的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我都理解,也都能看得明白,但国人做事始终喜欢做到表面那一层,再往深挖去大家都哑口无言,作为一个后辈,我对祖上历史好奇的并不是如何构建一个祠堂,而是我需要知道都有谁,都在做什么,我们是如何来到这个地方的,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得到了记录等等,我想要看到的是这些事情,我也想要去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要不然每年回老家过年时,都得加以媚笑喊着“伯伯好”“二姑好”“三叔好”,这些都是谁和谁啊,他们跟我们都是什么关系,他们又都在做着些什么呢?我并不是不想窜门,也不是不想维系亲戚关系,而是根本不清楚维护的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我对祭祖或者祠堂这件事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想法,也并不觉得这件事是错误的,只是觉得国人在对待祭祖这件事上有些走极端,北方和南方的祭祖有着天地之差,细节就不展开了。我明白关于民俗这些事有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通过这种周期性的祭祀、礼仪,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孤独的“我”,而是一群有着共同祖先、共同神袛的“我们”。如果这件事放在一百年前那般限制人员流动的时期还能理解,需要大家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对待外敌,同甘共苦面对自然灾害,但现如今如果还保持着这种一定要从千万里外奔波回到一个地方,再共同祭祀的行为,个人认为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你可以理解为“贵族追求自由,平民重视平等”,但这里大家不要歪曲我的意思哈~本意不是为了区分出一个高低贵贱,或者来突出我本身又如何如何。只想说明一点,当我们去看到更大的世界时,去开始明白一些更深层次的内涵,去理解到更多一些的本质,会发现以往这些看似正常的规律,都有其不正确的一面。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关系文化。你猜猜看,关系当中最核心的原则是什么?信用?信用是陌生人社会的联系带,而中国是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靠的不是信用,而是人情。人情是关系文化的中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

你应该能看得出我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了。人情这种东西我是非常反感的,有来有回我没问题,但各种攀亲戚或者扯上所谓家族血缘关系而带来的一些事情,我是真的觉得太没意义了。但我目前还看不到到底是“信用”更符合现代化发展还是“人情”更能持久化,只能说我现在实在是反感这种“奴性文化”,可能有些言重,但理还是这么个理,个人觉得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称为“文明”,当一种文化对于整个人类都有价值、对全世界都有影响的时候,才可以叫文明。

旅行

好啦!说了这么多负能量的事情,终于到了我最开心的环节了。今年原计划是每个大周都要来一次旅行,但谁知我司良心发现取消了大小周,但我的旅行计划却因为下半年时不时的疫情反复,以及北京冬奥会的限制,旅行计划只完成了一半,但好在也体验了一发周末“出逃旅行”的快感,好不惬意。

今年的第一趟旅行是五一加年假拼凑出的 9 天乐,一行四人包车去了一趟西北大环线,这波环线算是把整个青海和甘肃的精华景点都玩了一遍,其中最惊讶的就是“水上雅丹”,从未想到过居然在一片荒漠中能有如此江南湖景,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这篇文章。除了我们选择的车子小了外,这一路上的体验都打满了,果然出去玩还得人多一些才刺激,吃喝也放得开,路上也不郁闷,看到一些有趣好玩的项目时,还能互相怂恿上去,以后大概率还会选择几个人一块旅行吧,增加多一份乐趣。

今年原定计划去杭州出差有至少三次,但因为疫情原因,只去了两次。好在第一次去杭州出差的时间比较长,两个星期,所以我新买了一辆 Brompton 折叠自行车,带着它一起逛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不得不说杭州的生活确实舒服,城市不大,但环境非常不错,只要稍微跑远那么一点,就能够感受到茶园的芬芳。我骑着小布奔驰了几乎杭州有名的茶园,这种穿梭在供茶农通勤小路上的感觉我很想再多体验几次,而且在杭州出差的这两个星期,我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晚上 10 点半左右就睡觉,第二天 6 点左右就起床,在酒店吃好早餐后,就开始用差不多 3 个小时多的时间探索这座城市,在 10 点前回到酒店,洗漱好后 10 点半左右下楼去工区。当然了这种作息我维持了一个星期后就放弃了,因为当时正好碰上杭州雨季,几乎每天早上地上都是湿的,发展到后面每天早上起来都在下雨,这对我骑车来说非常不利,但有几次我头铁,只要出门不下雨,我就一直骑,路上遭遇了好几次大雨,不过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看到了雨后余杭河系下的美景,河面上飘絮着蒙蒙雾气,旁边人家的烟火和家禽的追逐叫喊声,真的是太喜欢了。关于杭州玩耍的细节,大家可以看这篇文章

到后面因为一直在下雨,基本上也把大部分想在杭州骑的地方都骑过了,就顺势开启了跑步模式。幸亏自己提前做了这个打算,后面利用端午节假期再去上海玩耍时,才发现外滩不能骑自行车,如果想要好好感受外滩的风景,只能步行。上海是我仅次北京之后想去的第二座城市,我非常喜欢上海的建筑风格,感觉小小的很精致。这次选择住在上海的酒店也特意选择了一家有点年代感的建筑,酒店内部的装饰确实很“老上海”,也蛮符合我心中对上海的印象。上海我不但想去工作,还想去生活,老早就听说过上海比北京更适合年轻人。其实我对一座城市更适合某个年龄段的人群生活这种观念并不是很在意,在北京生活的这差不多 7 年的时间里,真的觉得北京太土了,仿佛就是一种北方的粗狂被局限在了一个小盒子里一般。大家对我去上海都玩了看了什么,可以看这篇文章

在去上海之前,其实是先借着端午节假期先去了浙江舟山,舟山群岛想必大家也听说过,而下定我决心一定要去的就是 21 年的环舟山自行车赛,全程组将近 180km 的路线,爬升 3000 出头,其实这路线挺虐的,而且路程又长。当时决定去舟山骑车的原因除了环舟山自行车赛还有对海岛边骑车的幻想,自己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仿佛看到了海,也就回到了家。但舟山的海不尽人意,估计是港口的原因,几乎没有透彻的海,全是浑浊不堪的颜色,远看还行,近看就算了。我正好是端午节假期内去的舟山,我以为舟山这种海边城市在节假日期间一定很多人,没想到宽阔的大马路上几乎见不到几辆车,唯一还算得上人多的就是舟山里的几个海边浴场了,去的那几天还下了雨,有丝丝凉意,但浴场的游客依旧很多,仿佛整个舟山的人都去了浴场。关于我在舟山的所见所闻都在这篇文章里啦。

上文说了,我原本打算今年用着周末的时间来几次短途旅行的计划,但只施行了一次。现在分析起来主要还是女票不愿意跟我这么折腾吧,这点我挺过意不去的,其实我是可以为了看那一眼美景而放弃掉很多东西的人,但女票经常性的考虑到了“这样会很累”“周一还要上班”等等原因,导致我多次兴趣盎然地来后又心灰意冷地走。这唯一的一次周末旅行是跟薄主席去了趟青岛,青岛也是个众所周知的海边城市,我们当天去的天气也不太好,都是雾蒙蒙的,风比较大,也比较冷,出门前还纠结了一番要不要为了精简行李而少带一条外套,幸亏当时坚持了一下带上了外套,要不然我就得在青岛海边的瑟瑟寒风中感冒了。青岛真的是个非常适合生活的城市,没有舟山那么死气沉沉,也没有上海精致得让人时刻要注意仪表。我和薄主席从青岛西站分两天把长达 24 公里的滨海步道全走完了,终于再看到了小时候在鱼鳞洲海边看到的浪击磷石的画面。你说如果我们不再受户口的限制就好了,国家对于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得再开一些就好了,工作限制再自由一些就好了,真想每天去到海边散散步,听听这海浪的声音,看看海鸟拍翅的样子。这篇文章是我和薄主席在青岛玩耍的总结。

运动

今年运动几乎只有骑车,对骑车这项运动和爱好,慢慢的从去年的狂热变成了今年的理智,不再有这么多头脑发热的瞬间去买这买那,越来越觉得应该更加关注骑车本身。今年在骑车上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功体比到了 4.3,这对于我这个从零开始骑车训练的小白来说,个人觉得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而且慢慢的发现比赛也没那么有意思,多去一些有趣的路线和地方,去遇见更多的人和事才是骑车最吸引我的地方。

周末日常的短途骑行活动开辟了好多个新鲜路线,基本上到目前为止已经把北京 70% 的路线都骑了个遍,但依旧还有三分之一的精华路线没能探秘。每次跟小伙伴出去骑车我都好开心,仿佛只有那个时候的我才是一个存粹的自由人,想去哪里去哪里,这种感觉是自从毕业后,只有骑车才能带给我了,以前带给我的这种感觉的是我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创意产品,仿佛自己就在定义一个连接现实世界的接口,大家可以通过使用我的这个 app 来的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可控制,但随着工作的进行,慢慢发现我所喜欢的东西,在商业化产品面前,一文不值。

长途骑行的话除了上文说的借用出差的时机去了杭州、舟山和上海外,就只剩下年初的天津两日游和国庆海南中线骑了。从北京到天津坐高铁仅需花费四五十元就可以在半小时后到达,而如果你要骑车,就得一路穿过通州、香河、武清区,最终才能得到天津之眼,这一路 130 公里的路程,是我第一次在北方的长途,这贫富差距之大多次令我震惊,只能说中国的城市化进展有点过于“吸血”周边城镇的发展,只要你一过了辖区,这一界之差多次带给了我脑海中的空白。

借着国庆再次回家的机会,把车子也打包好带回了海南和小伙伴阿贺开启了三天的海南中线穿越计划。遗憾的是,出行时间正好碰上了台风,导致这几天的都在雨骑,最终也导致了我边骑边思考了我为什么要骑车,骑到现如今,骑车还是我当初喜欢的运动吗?我真的爱骑车吗?等等这些问题,说实话那天晚上到五指山脚下的红毛镇时,幸亏找到了镇上唯一的一家旅店,要不然我真的要在雷电暴雨之下夜爬阿陀岭了,第二天我再爬阿陀岭时,看着那满地的被狂风吹落的树枝,真是庆幸自己没有夜爬。那天晚上我真的缓了好久才缓过来,自己处在一个极端天气状态下的时候,身边还没有一个人,看到公共厕所都想着地上坐一晚得了的想法会不停的冒出来时,你对人生真正意义的思考也就出来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当时这种情况也憋了出来:我要让自己多去感受这世间的美好。这种体验算是给我以后再长途时的一个教训吧,预感到有极端天气后一定不能嘴硬,该停下就停下。如果你对这其中发生的事情感兴趣的话,可以看这篇文章

技术

今年在技术上再次没有什么建树,根本提不起兴趣,可能是对做 app 这件事疲倦了吧。每每想起自己当初的豪言壮志,再看现如今的自己,总觉得活成了那个讨厌的自己。但我也有坚持过啊,每次兴趣满满的开启一个新得 side project 时,总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被影响,影响大到我都厌恶了自己选择的这个行业。当初的那些好想法出现时,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技术能不能实现,但奇怪的就是最终它还真就实现了,现在的技术能力比以前强太多了,但想法却越来越少了。刚毕业那会每次给父亲通电话,他总是会问我最近工作忙不忙,还有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时候的我还能问心无愧的说我正在做,我很努力的在做,当时正在做《Swift 游戏开发》,确实很开心,时间也较为充裕,每天处在一个非常完美的正反馈循环当中。

但最近再跟父亲通电话时,他再问起我这个问题,我先是内心一震,为何父亲还能记得我当初说过这些话,然后再叹息一声,说“都没有了,被工作上的事情耗费光了精力”。当我说完时,也能感觉到父亲的不如意,仿佛好像他也挺难过于我的现状。是啊!当初每次于父亲通话时,都能兴奋的说出我正在做什么,我想做什么,我可能未来会做什么,但现如今我自己都想不起上次的自己再说出这些话是何时了。

当初我对 app 的定义就是连接现实与虚拟的一道桥梁,我们每个人都通过 app 作为进入互联网世界的大门,我们通过在不同 app 间的使用构成了我们对自己在互联网上的真实的面貌。但我慢慢发现,这些东西都只是在连接和引导现实,并不能断绝掉与现实的联系,很多时候人们在现实世界里的伪装在互联网上就统统的暴露出了本性。我之前甚至还冒出过“人格信息化处理”的想法呢,把我们日常发生的一切归类到 app 中,甚至是你的体征数据,都可以记录在 app 中,可以“格式化”你的人格,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你的认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如果你连续一段时间回到家的心情都是 sad,就会给你发出一个防抑郁通知等等,这些东西都我曾经畅想并尝试过的,但这些想法一旦被工作填满后,就会变得无比沉重,我只想每天到家后,骑上车,挥洒一发自己的汗水,调整下自己的身体。

所以我在 21 年最后的一个月里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技术发展方向,可能我以后不会再往 app 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了,我不想再去做这些连接现实的事情了,我想要重新定义一个“世界”,让大家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去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事情,去体验我想让大家体验的事情,按照我所制定的规则去进行,而不是再像以往那般还是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去套一切可以套的东西。

文娱

书和电影是我今年的休息时的主旋律,今年大部分的时间都还在看电子书。仔细想想当初之所以选择了电子书纯粹只是为了方便阅读,为了方便我慢慢变得了不管想读的电子书有多贵,只要能够方便我阅读就可以买!却忘了当初选择电子书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便宜,但直到我发现了《社会心理学》这本电子书要 55 元时,我还是咬咬牙买了下来,但我一打开整个人都傻了,空白页大量充斥着正本电子书,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变得怀疑电子书。到了 8 月底搬家后,发现当初纠结实体书搬家困难的问题被自如搬家完美的解决后,进一步加深了怀疑电子书的想法。

这个心态持续了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因为搬家后距离公司只有 10 分钟左右的步行时间,以往在通勤路上看书的习惯也彻底没有了,kindle 打开的次数少之又少,但直到我的听到了李如一在《声东击西》播客中的《对互联网的幻灭,以及一些理想主义的对抗》节目时,我悟了,我彻底的悟了。我应该继续选择实体书进行阅读,不应该拒绝它,电子书只是个辅助,辅助例如飞机或者高铁上的空闲时光,可是就算需要在交通工具上使用,在稳定的状态下带一本实体书又何尝不可呢?尤其是在 kindle 上读了 130 本书后,我想了想,如果当初这 130 本书都是实体书的话 ,我应该会更开心吧!所以呢我在 12 月份开始了“实体书替换计划”,并且也决定以后再也不购入任何一本电子书,kindle 只作为交通工具上的辅助阅读工具。

今年只读了 25 本书,计划了 38 本。按照原计划来说,用一年的时间读完这 38 本书绰绰有余,但周末的时间大都交给了骑车,毕竟身体和灵魂要有一个在路上嘛,如果身体能在路上,我会让身体一直在路上的。电影的话基本上全是在撸台子的时候看完的,过年期间那波 4424 的台子活动看了好几部电影,最近一直在看《纸房子》,这部剧不愧是神剧,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大量的描述,而且影片中大量充斥了“回马枪”的剧情,事物的发展往往不如你看到的那般,我很喜欢。

另外一件我非常自豪的事情是我做视频的技术和质量越来越高了,以前的视频播放量只有区区几十,多者能到 200 就很不错了,但最近几期都将近 2000,粉丝也到了 420 左右,目前推测是因为后面购入了两个 GoPro,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其实 GoPro 很早就想购入,但一个三千元的价格我实在是接受不了,后来终于等到了 Go10 ,静待了两个月,发现价格居然一点没掉,遂才买了两个。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来一点,我原先秉持的“喜欢就买”的原则没有错,“拥有了才能激发灵感”的原则没有错。

其它

存款目标也达到了,只是依旧没有找到可持续收入的方式,不想进股市,不想买基金,不想炒币,今年我最终选择的方式是选择了一个每个月稳定收入将近 300 元的渠道,量不大,但一年好在也有 3000 元左右,能顶一张机票,积蓄一直往里丢的话,能跑赢通胀每年 3% 的通胀就行(好悬)。

把 iPad Pro 卖掉了,忍住诱惑没换新 iPhone,却买了新 Mac,将近 3 万块的价格让我体验了 12 天后退了货,还把自己的只用了两年半的 mac 给卖掉了,最终根据自己后面的发展买了台雷蛇灵刃 14。前前后后折腾下来,给到的教训是:一定不要买被幻想出来的生产力设备。这台 Windows 笔记本也是我想了一年多才入的手,一部分原因是 mac 真的用烦了,再加上今年 mac 的不给力(硬件的发力不足以抹平系统的差距),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我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不想每天都在纠结自己的下个产品做什么了,以后估计都不会在撸 app 了,就让它过去吧。

我依旧还处在对所做事情追求意义的阶段,我还是不愿意低头去接受一些世俗的规定,我们所作的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有时候想想人过得简单一些多好,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个健康的身体。

祝自己 2022 能够找到在下一个阶段中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