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通过线上的方式见面,距离上次回学校到现在差不多又是一年,在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看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学弟学妹们走向社会,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在我毕业两年之际能够通过这个机会再次给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曾经在学校里做过的一些事情,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这次训练营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更好的找到一份实习又或者我们称之为工作吧,这里的用词是“更好的找到”,这说明大家其实都不缺工作,但缺的是适合自己以及最大化自我利益的工作,那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卖方市场,简单来说,如何更好的推销自己,如何更好的把自己卖掉,这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去分享的主要内容。

在正式进入分享之前,按照惯例,先跟大家交代一下我是谁,我做了什么,我在干什么。我是19届软工毕业生翁培钧,六年前我从一个遥远的小岛来到了帝都,度过了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做过不少好玩的小东西,也是一名开源爱好者,虽然现在因为工作原因限制了很多去分享的东西,但曾经最高是 github 流行榜 developer 第四,repo 第一,还算是个半拉子独立开发者,最高成就的话,app store 效率榜第四,收费总榜第 11,还在幻想着哪天能够上一个 app store 首页,独立开发者的第二阶段就完美了。我从一个一行代码都没写过的萌新成为了当初我想成为的那个人,先后就职于不同梯队的互联网企业,外包、创业、独角兽和上市公司都呆过,算是经历了一家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可能经历的阶段。现在因为工作时长的原因,导致一到周末就想出去玩耍,所以也是一个公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如果大家也喜欢骑车的话,可以私约一起骑车。

好,接下来呢我们就正式进入分享,来讨论分享的主题《做一个天马行空的人》,天马行空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天马行空这个词就是要有想法,那么我们先来讲不做一个天马行空的人可能会怎么样,做一个没有想法的人会怎样。

不做一个天马行空的人

那就先来讲不做一个天马行空的人可能会怎么样,天马行空这个词简单的来说就是想法,做一个没有想法的人会怎样。这是曾经跟我关系不错一个同学研究生阶段的简历,这还是我已经告知他需要修改地方的简历后的最终成品,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他一直在跟我说“确实没什么可写的,绩点不高,六级没过”等等这些完全不入流的事情,这里说的不入流不是说绩点和六级不重要啊,而是说他没有 get 到一份简历究竟要表达出什么东西来,一直在拿学生思维去完善他的简历,那最终他出来的简历必然是充满着学生思维,一份充满学生思维的简历是很致命的,我们先来看充满学生思维的简历有哪些特点,第一,罗列了一大段自己上过的课程,必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等,罗列这些自己上过的课毫无意义,难道其它同你都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都没上过这些课嘛?第二,把自己在校内的成绩过于浓重渲染,你在学校里的任何奖学金,任何奖项的罗列都无法证明你这个人本身具备哪些能力,甚至把一些比如“社会服务奖学金三等奖”都要单独拎出来作为一项,如果你的奖学金是国奖之流,那其实是非常非常推荐写到简历上去的,其它从字面完全看不出其含义的并且没什么含金量的奖学金就不用大张旗鼓的渲染了,格局要打开。第三,如果你是在学校里担任一些重要学生组织或者社团的职位,可以写,剩下的一些比如什么班级文艺委员等等之流就不用再写了,真的,看到这种简历眼睛挺难受的,简历是用来给 HR 或者面试官对你进行第一次的人格构建,我们要知道,你写在简历上的内容最终都是会被看到的,换句话说,你想让我们认为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你就往简历上写什么内容,而面试官或者其他人在一般情况下也只能通过你的一份简历来构建出你的第一印象。

如果说你在整个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没有什么额外的想法,规规矩矩,安安稳稳的跟着学校的安排去走,那么你的简历上最为出彩的莫过于很高的绩点,甚至前面所说的各种奖学金等等,这里同样也不是说绩点和奖学金不重要,而是说如果换个名字,这份简历不再是你的,而是我的,你会发现好像这份只突出了绩点和奖学金的简历,谁都可以,并没有表现出你的差异性,说的严重一点,很普通的很正常的一个学生写出了一份很普通很正常的简历,那最终大概率只能去到很普通很正常的企业。

这里引用一句岩田先生自传里的一句话来对这部分做个总结:“岩田先生大概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计算机,但是他不认为熟练运用计算机就能高人一等。正因为计算机是方便的工具,才更让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事情抱有兴趣。”岩田先生是任天堂的前社长,最近这本《岩田先生》的书日文转中文的翻译也出来了,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

怎样做一个有想法的人

从我自己出发,之前有很多同辈或者学弟学妹都问过,“诶,学长你没有想过去考研吗?”,我给他们的答复都是完全没想过,从报志愿的时候就没想过,不是考研不好,而是当时的我深刻的明白考研对于我来说是不合适,这里我也没有说不能而是说不合适,我想做的事情想玩的东西,跟考研的目的是冲突的,和研究生阶段所关注的东西也是冲突的。所以呢,想明白了这件事情后,后续再到学校里生活和学习时,很多纠结和困惑的地方也就没有了。

怎样做一个有想法的人,把这个标题转一下,怎样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变成这个标题就很有意思了,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跟其他人是一样的,特立独行是我们这个年龄段最大的特点。接下来就要给大家讲故事啊,也借此机会再回顾一遍当初每一个阶段下我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大一,整个大一我过得非常普通,因为前面也说了,我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岛,海南。那里没有任何的互联网环境,也没有任何的计算机的氛围,唯一跟计算机氛围沾上边的就是黑网吧和电脑城,当然我的前 18 年对计算机的认识也就是局限在黑网吧中,这个认识在大一进入到 ifLab 社团中得到了非常强改善,我认识到了一波刷新我三观的学长学姐,在大一上的时候那时社团还是小组活动,每次去活动我都拘禁,害怕说错什么,担心自己犯错。那个时候的自己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挺奇怪的,居然会害怕说错或者做错,这个朦胧的阶段一直持续到了大一下的期末,当时就突然有了一个契机,对门宿舍的同学找到我说有个比赛,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当时我一听到居然有人要找我一起参加比赛也!我居然可以去参加比赛了!这种兴奋的心情一直充满着当时在军训的我,整个军训期间脑海中都在构思着要怎么去写这个作品,怎么去实现一些功能,当时说实话也不会写太多的细节,只是脑海中用仅存的一些在社团活动中学习到的技能慢慢的在脑海中搭建。

军训结束后,立马开始在宿舍里没日没夜的肝。这份作品的源码都保留得很好,一些代码的写法我现在是完全想不到,那种写法的代码就像是只有新手才能写出来,但是一点问题问题没有的代码,格式奇怪,逻辑也很奇怪,但它吧,就是能跑起来,而且功能都正常,可是吧,你又看不懂当初怎么写的,满屏幕上都是 ijk 命名的变量,没有注释,充斥着大量的闭包回调,方法命名不正确,类的能力边界不清晰,一个文件里塞下里三个页面要做的事情,总之就是乱成一锅粥,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当初大一的我,居然能够看懂。

到了大二上的时候,也就是 16 年的下半年,这个时候基本上各大比赛都开始了初赛,我们就开始了海投比赛,但凡跟移动开发啦、安卓、iOS 都关的比赛统统报名,时间再往后就是全国各地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冬天去了武汉,那是我第一次出去比赛,而且还是拿着校旗,老师拿着公费卡全程报销住宿和高铁票,这种荣誉感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爽死了,但当时的这个比赛成绩不是很好全国三等奖,奖金好像是 500 还是 1000 来着,反正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开心到飞起,这可是第一笔通过自己写的代码,自己写的各种策划书,自己做视频联系主办方报名等等细节汇聚在一起的奖金啊!还有另外一个印象很深的比赛是 apple 中国教育带头的一个比赛,只有一届,当时也是拿的这个作品去参赛,因为这个比赛很普通,虽然背后是苹果爸爸,但是没有怎么宣传,所以报名提交材料后,我们就忙别去了,没关注这个,直到有一天,主办方给我打了电话,说“你们拿了三等奖,奖品是一个 iPad Pro,把你们的身份证和学生证都复印提交到这个邮箱”,当时我人都傻了,这年头骗子都这么明目张胆的要个人信息了?也可以说明一点,当时我们完全无法相信比赛三等奖的奖品居然是一个 iPad Pro!后来确实拿到了我人生中第一台 iPad,当时我拿到 iPad 的那个心情啊!一周过去了都还在上头,太兴奋了。

到了大二下刚开学那会儿,我已经不想参加比赛了,或者说除非含金量非常高的比赛我才会出马,这个时候我想要出去看看,去企业中看看真实的商业开发流程是怎么样的。但是当时我非常纠结的一点是才刚大二,出去找实习阻力会比较大,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公司可以去挑选,不像现在,只要你有时间能力足够就可以去实习。当我结束了在宿舍里完成的第一份外包工作时,做的就是一个智能家居地板的 app,收入 2000 块,怎么说呢,也算是稍微膨胀了一点,已经算得上上经济独立了,就想着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刚好这时就去了真正的外包公司,勉强感受到了两个多月的商业开发流程,大二的暑假想着也不能咸鱼啊,就继续找实习,有了上一份工作经验后,这才再找实习简历上就有很多东西写了,面试的公司等级也高了很多,最终是去到了一家做睡眠软硬件的创业公司实习,完整的并且独立的做出了一个 app,这次对我帮助是巨大的,让我学习到了什么叫规范和流程,这点很重要,之前都是单兵作战,想怎么写怎么写。

到了大三上,也就是 11 月份左右,从上一家实习公司离职才过去不到一个月,我又开始继续找实习,主要是闲不下来,学校里的课程太无聊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给到自己,这个时候找的实习公司基本上都是互联网巨头,最终去到了滴滴,我原本以为只会做几个月,没想到一做就是一年半,甚至还拿到了转正 offer,打算一直待下去了,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保持着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来到了大三下,还有一件事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是 18 年的 WWDC 奖学金放榜的日子,我在上厕所的时候日常刷微博,当时微博上关注了很多喜欢的技术博主,每天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去看看他们今天又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做了有趣的事情,当时刷到了洪浩东同学的微博,他正在收集今年获奖同学的联系方式,方便后续一块订机票,一起出发。

我当时看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惊了,这个 WWDC 奖学金是什么东西,之前怎么完全没有听说过,开始大量的去翻关于它的资料,接着整个 18 年 WWDC 期间都是跟着洪浩东的微博去逛了圣何塞,他每天都会发今天在会场遇到了什么,听了什么 session,玩了什么游戏,尤其是周四晚上的音乐会,这是 WWDC 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后来我冷静了一段时间后,一个人在宿舍里慢慢的琢磨这件事,我已经大三了,明年的这个时候就大四即将毕业了,明年我还有机会去参加这个比赛么?这个比赛是 iOS 开发者的朝圣之旅,我很想去,但是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考虑这件事,不为工作焦头烂额吗?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很多,人啊,一旦有想做的事情,但被现实禁锢住的时候就容易睡不着,后来到了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工作也得到了稳定的消息,前面也说了拿到了滴滴的转正 offer,思维整个也稳了下来,整个人没有太多额外的想法,我甚至都想着是不是大学生活就这么平平淡淡的结束了,懒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甚至之前打鸡血一定要去参加的 19 年 WWDC 奖学金这件事都忘了,但就在我听了一期 SwiftGG 这个播客节目,讲的是《如何(连续两次)获得 WWDC Scholarship》,当时我看到这个标题时就已经人傻了,拿到一次已经很难了,还有人连续拿了两次,这对我当时已经变得平淡无奇的内心冲击十分猛烈,听完整个节目后,我一腔热血又被激起,当时是 19 年 3 月 5 日,激起的一腔热血很快又被日常的毕设和实习搅乱,又忘掉了这件事,最终的转机发生在了前面说的洪浩东同学,我又在 3 月 14 日那天上厕所的时候刷微博,刷到了他发的关于今年 WWDC 奖学金开始的微博,当时我还在公司里带薪拉屎,看到了这是一个机会啊!虽然只有 10 天,但是如此巧合的被三番五次提醒了这件事情,让我不要忘掉,在接受报名的第一天又让我刷到了这个消息,说明老天爷在提醒我,“小伙子,快去吧,我来帮你一把”。

在接下来的 10 天时间里,又开始找回了当初大一暑假和小伙伴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的那种感觉,那种有清晰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感觉,做毕设的时候都没这 10 天里带给我的感受深,可以说,我现在回过头去看整个大学学习生活里,印象最深刻的还带有浓烈画面的时期,就是大一暑假第一次参加比赛奋斗日子和大四毕业之际参加 WWDC 奖学金的这 10 天,也可以说,这两段时间首尾呼应吧,是我大学时间活得非常明白的两段时间,其实我觉得这点挺重要的,有没有那么一两件事情,能够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做这些事情时候,是活得非常明白的。

其实去美帝的这一趟算是我非常完美的毕业旅行,很独特的一次旅行,是我的第一次出国游,也是通过 WWDC 奖学金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人所有事物都在为你开路,你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有办法可以解决,而且还有一点在从写下第一行奖学金作品的代码到回到宿舍躺下的那一刻,这中间间隔了整整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所有事情都挤在了一起,包括毕设、签证以及去到美帝当地的所有流程,从开始到结束这一段时间我现在回过头去想,给我带来的成长去巨大的,如果说最开始没有给自己的很高的期待,比如说“哎呀,毕设这个东西随便做做就完了,赶紧毕业”,如果当时我是这种想法的话,我是绝对绝对不会参加 WWDC 奖学金这个比赛的,就是因为要给自己一个高标准,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都要做到极致,才有了后面的一切。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呢,首先我自己的这个正反馈是构建起来了,输入输出已经对等了,知道输入什么东西给到自己,最终经过自己的一波消化,可以输出什么东西,输入是高标准、高质量和高要求,那输出一定不会差。这个观念强给到自己后,你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是什么,其实是可以评估出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也就是说你想要的和你所付出的是相关的,到我们训练营里也是一样的,虽然我们打的 title 是暑期实习训练营,一个月后大家能有多少改变这其实已经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决定了,在你对待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利用上这个训练营里的各种资源,不管是学长学姐们的面试经验还是学习生活的总结,都是非常宝贵的,像我当初完全就没有这种让自己减少踩坑的东西去看去做去实践,存粹就是靠自己瞎摸,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如果当初有这么一个训练营盯着我一个月,还能够提供模拟面试的机会,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一定是个巨大的帮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面试啊,我的第一次面试连简历都没带,就是因为完全没有人跟我说过面试要带简历,现在可能不需要了,但是当时大家默认是面试者要带一份简历的,所以现在不管是要不要求自带简历,面试的时候我都会带上几份,就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痛所造成的,差点第一次面试无疾而终,最后还是用手机放大缩小的在看。

总结

好了,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先是跟大家讨论一下不做一个天马行空的人,最终表现在一份简历上会是怎么样,可能你的简历上写的东西跟别的同学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异性,没有独特性,换个名字这份简历谁都可以,如果你目前的简历就是这样的话需要特别小心了,因为往往这种简历连 HR 筛选环节都过不去。之前还有一部分同学说我们学校不行,投不了什么厉害的公司,其实我对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挺可悲的,一所学校好与不好,与你自己本身的能力强与不强毫无关心啊,现在互联网企业的标准已经在降低了,只要是正常本科毕业的学校都不是问题。

下一个环节像大家分享了我是如何做一个天马行空的人,回顾了自己从大一到大四整个学习生活中一些重要节点,这些重要节点都深刻影响了我整个大学的方向,我从一开始非常怂的一个新生到对自己实力非常有把握,到对自身有高要求的毕业生,之前也在几次的分享中说过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对技术对自己实力的正反馈意识,如果你不知道面前的冒出的这些选择哪个才是正确的,哪个才是最终会给到自己帮助的,那就全都要,尽可能的做到极致,尽可能的把握住每一个机会,还是用《岩田先生》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做个总结:“应该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最终会指向对生活意义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