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了前两篇文章,想必你也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到我的车子选择经历。确实,我也没有经历过 fitting 去做一些专业的身体指标测量,毕竟没有到必须要找到一台完美符合自己车子的地步,在这篇文章中,将从不同的用途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子,而不是一昧的「山地为王」。

类型

自行车确实是一个交通工具,但同时它也是一个运动器材。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交通工具,追求最大的舒适度和稳定性就是我们最核心的要求,如果自行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运动器材,那重量、变速系统、气动性甚至刚性等等这些看上去十分玄学的性能指标都能够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绩。

自行车的类型非常非常多,刚开始我以为自行车就两种,公路车和山地车。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发现自行车的种类还在上涨,但个人认为虽然自行车的种类很多,但按照用途来分的话,其实也就四五种,根本没有自行车厂商所推广的那么多。

山地车

我坚信大部分同学跟我一样,入门车都是山地车,而且还觉得山地车第一眼看上去非常的硬朗,非常的帅气,但就在某一天骑车在路上,身边「飞」过去一个骑着弯把公路的小哥哥,内心想着:“woc,他怎么又快又帅!”,然后就种下了换车的想法。

山地车在国内的道路情况下,个人认为一二线城市毫无必要,甚至我如果不是回农村走土路,山地车真的毫无必要,正是因为国内的道路情况变得越来越好,居然还出现了专门给山地车的自行车运动公园!!!就是专门给你走土路!收费很便宜,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中,说了我大学的第一辆自行车是永久牌的小山地,但这两天我在梳理图片的时候居然发现,我的那辆小山地其实是辆童车!严格意义上应该说是青少年车,我居然骑了两三年都没发现。所以彻底断绝了我后续的车子购入时去非车店以外的任何地方。

山地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那健硕的前叉、宽胖的外胎、标配碟刹、直把或者大雁把、指拨、压缩牙盘以及车架上的前后倾斜度相当高的三角区,稍微高端一些的山地车还会标配真空胎。山地车也有细分类型,比如:

XC 越野山地车

这就是我们平常在大街上所看到最多的类型的山地车了。XC 山地分为硬尾和软尾,这里的「尾」指的是你的座管是硬的还是软的。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硬尾和软尾的真正差异在哪里,只是单纯的知道软尾山地看上去非常的霸气,底座上居然有这么大的一根弹簧,下坡或者过减震带居然不震屁股!

XTC ADVANCED SL 27.5 0

XC 山地车因为车架设计的因素导致了市面上保有量非常大,价格也随之压下了不少,也就导致了之前说的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都是 XC 山地,重量最高甚至可达 15kg。XC 山地车价格会低很多,适合新手入门,对路况的要求不高,基本上能够上天下地,属于神车款式。

XC 山地车的前叉避震行程一般在 100mm 左右,避震能力相当有限,不要作死骑着几百块的 XC 山地跳台阶,一不小心非常容易撑满前叉避震行程而导致反力作用到自己身上。又一次我在奥森下沉广场前的大台阶用我的之前的那辆 800 元的永久牌山地跳台阶,前面两三次很爽,后来几次我放开心了,有一次因为没准备好,前轮先落地,导致前叉缓冲撑满,而手臂没来得及反应,最终导致我整个人趴在了车上,撞到了 🥚。

林道山地车 / Trail

林道山地属于专业入门级的车款,这里说的「专业入门级」并不是指的价格,而是说车的款式。Trail 的适用性比 XC 更高一些,正如其名,已经完全可以在林道里飞跃一些小起伏路段,或者是在铄石道上奔驰。

Trail 的前叉行程比 XC 多了 20% ~ 50%,比 XC 更适合爬坡和放坡。

TRANCE ADV 1

DH(Down Hill)速降/ FR(Free Ride)自由骑山地车

速降山地车的前叉行程足足是 XC 的一倍之多,著名的红牛坠山赛就是速降山地车的最佳骑行路线,以及在 B 站上各种国外大神从阿尔卑斯山等之类的山顶直冲而下时,陪伴他们的都是速降山地车,一般人确实玩不起,这已经不是钱那么简单了,一根前叉价格很有可能就是在北京一平米房价。

GLORY 1

攀爬车

攀爬车在国内玩得最好的应该就属张京坤了吧~其实攀爬车只是在以上几种类型的车款中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并不能完全算得上是一个车款,用 XC 也可以完成攀爬车能够做的事情,只不过有些略微的沉就是了,不了解,大家自己上 B 站搜「张京坤」玩耍吧。

总结

我对山地车了解的不多,可以看到越写越少,并不是真正的山地车玩家怕误导,只能写自己了解的部分。我之所以没有玩山地不是因为不喜欢,只是觉得有点危险,再加上北京哪哪都是水泥路/柏油路,没有山坡可以飞啊,唯一可以飞的应该就是香山的土坡了吧,再加上一个北京南边擦边的廊坊兴安湖生态运动公园,剩下的应该都是野坡了。

自我感觉有点危险,不太可取,而且并不觉得成为一名山马党有多好,反而得不偿失,毕竟北京的道路环境真的不错,不要浪费了!但是如果你有几个小伙伴可以一起陪你玩山地,那也很推荐玩山地,而且如果你确定了就是要玩山地,那必须上软尾,不是软尾的山地是没有灵魂的!

中关村接安特体验的林道车 TRANCE

公路车

公路车是我现在主力玩的车款,主要是之前已经玩过山地了,不是很喜欢山地前叉的感觉,或者说不是很喜欢去跑土坡或者林道,后来仔细一想,其实是北京太大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去过,如果只是在城里逛逛就很没意思了,再加上如果要跑土坡 4+2 我觉得才是最佳选择,骑着个山地跑几十公里才到目的地,估计已经累惨了。

到现在我才了解到其实北京的骑行环境是很多车友所羡慕的,从 10 年到 14 年的环京赛逼迫政府对自行车道以及相关的基建做了大量的优化,山区里只要能通车的路,自行车都完美符合,并且路况相当好。从决定玩车开始我就没往山地车型去考虑过,因为目前来说我还是想要快,而不是追求技巧性。

平把公路

平把公路在群体中的定位是「通勤」,但它的价格档位划分的可不是「通勤」这么简单,刚开始我一直以为平把公路确实就是通勤的定位,价格撑死到 5k 左右就差不多了,直到看见了镶钻的施华洛世奇战车我重新评估了平把公路的意义。这车我估计买回去都不敢骑,直接供起来。不过平把公路在我的意识里用来通勤相当的好用,价格适中,我的 Giant Fastroad sl2 价格在 3k 左右,但当时因为刚毕业预算不足把车卖给了学弟,现在想起来不是很开心呢,丢失了一个通勤利器。

平把公路不是不适合骑行,而是它不是特别适合长距离骑行状态,平把公路通常重量都在 10kg 以上,当然要是预算再高一些确实也能把重量降下来,但这样性价比就很低了,而且很多配件不是很通用。推荐平把公路用于通勤。

碎石公路

碎石公路也称为 Gravel 车型,其特点就是轮径很宽,甚至已经可以上山地车的车胎了,但外形还是公路车的外形,毕竟适合走农村大土路或者林间小道,除此之外我是找不到合适 Gravel 车型的道路了。

Gravel 虽然长着公路车的外形,但却有着山地车的重量,而且如果用它去走大土坡我觉得真的是毫无必要,这也是我觉得 Gravel 车型定位很尴尬的一个地方,甚至感觉这就是厂商强行分类出来的一个车型,要速度没普通公路车款快,走山路没山地车舒服,在国内有多少条道路是符合 Gravel 车型定位的呢?真的很值得思考一下。

看上图这辆闪电的 Gravel 车款,最大的亮点在于「单盘」系统和飞轮的直径,单盘和如此大的飞轮意味着如果你有 6% 以上的坡简直就是利器,但既然我已经走的是 6% 以上的坡,普通公路车款摇车也能上啊,如果达到了 10% 以上的坡,咬咬牙也能上,如果你说走的是大土路,直接来硬尾不好么。主要是我觉得要速度没速度,走山地不舒服,真的挺尴尬的,不推荐购入。

竞赛公路

竞赛公路也称「破风」车款,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下管粗壮,并且一般都是水平上管,在 40km/h 下比其它车款会快大概十几秒吧,但重量基本上到 8.x kg 就下不来了。在我入深蓝之前看中了一款捷安特的红色 pp 车,但我去的适合店里没货,导致才入的深蓝,毕竟这种酒红色真的是很扰人哪!

如果你不是特别在意气动车比爬坡车多处差不多将近 1kg 的重量(同等档位下)那我觉得没问题,爬坡主要是看腿,气动车多出的那 1kg 只在极陡(10%)的情况下才会造成一些因为设计不同而吃力的情况。反之如果你也不经常爬坡,就是大平路上刷刷刷,啥也别想直接气动车,因为不但很酷还能稍微快一些(虽然只快了不到半分钟)。

气动车总结起来就是:比同等价位爬坡车中 1kg 左右,粗壮的下管,水平上管,高框轮组,全内走布线。其中高框轮组和全内走布线的收益在于空气动力学的加持,不会像爬坡车那样大部分都把刹车线和档位线裸露在手把前面,总之一切靠着空气动力学最优看齐。

爬坡公路

爬坡公路我有入门级和次顶级两台,其中入门级的 tcr adv3 骑了 3500km,次顶级骑了 1000km。感受最深的就是爬坡车真的越轻越好,因为一旦到了坡度在 5% 以上,重力的作用会改变我们以往的发力,这个时候所谓的「摇车」也就出来了。

3500km 的入门级 TCR ADV 3(老款)

1000km 的次顶级 TCR ADV Pro 0 Disc

爬坡公路车最核心的用处在于爬坡,但这并不是说它在平路上没有优势,近几年大组车都在改良其气动性,使其在平路上也能够取得较多的空气动力学收益。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我只认爬坡车,因为气动车的除了平路上能够收获一丢丢的时间优势,但对我们这种业余甚至专业入门选手来说毫无意义,轻量化才是最重要的。

爬坡车目前业界标杆就是捷安特的 tcr 系列了,但做的最好并不是 tcr,tcr 只能说是同等预算下性价比非常高的车款,如果你的预算有限并且也不喜欢自组的话,无脑捷安特 tcr 完事。其实我个人还是毕竟喜欢皮娜的外观,喜欢闪电的涂装,但是皮娜和闪电溢价都很高,尤其皮娜,简直壕无人性。

就我个人而言,认为公路车还是要多多爬坡,毕竟骑车是个高耗氧量的运动,在城市里跑不但空气不好而且隐蔽的危险也挺多,不爬坡的公车赛是没有灵魂的!

舒适公路

舒适公路我认为也是厂商强行分类出来的一个系列,属于毫无用处的分类,但这几年厂商玩得还挺嗨。所谓舒适并不是说舒适型公路骑起来比其它公路车款更省力,而是说整个车架的几何,比如上三角和下三角区域的角度搭配不会那么激进,在长距离骑行中对身体上的几个受力点更加友好。

但奇怪的地方在于,所谓的「长距离」舒适是多长呢?难道一天要骑三百多公里嘛,我最长确实骑过 300km,从早上七点半一直骑到了晚上十点半,adv3 确实腰疼屁股疼肩膀疼,但这完全是因为我骑的时间太长了,长时间保持了一个姿势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或者骨骼僵硬,那就不要一天骑那么多嘛,间隔四十分钟休息一次,这个问题完全能够通过增加休息时间来解决。

不过确实有一部分人对公路车这种激进的骑行方式,比如需要一直昂着头,趴着骑等受不了,个人认为这只是因为你不习惯而言,习惯后这也不是问题,总不能还用骑公主车或者摩拜小黄的上半身直立姿态去骑吧,公路赛一小时随便 30km,摩拜小黄一小时撑死 20km,差距还是很大的。

总体而言,老板跟我说也很清楚,如果你是五六十岁将近退休的大爷大妈,确实推荐骑舒适公路,比如下图的捷安特 defy 系列,骑行中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上半身不会趴得很低,但我还是觉得骑起来有点像山地,而且我并不认为 defy 真的做到了坚固速度、爬坡和舒适三者中的平衡点,总之不推荐。

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自行车选择的一点个人看法,主要是分为山地和公路两种车款,还有诸如躺车、两人车等一些更小众的细分领域因为玩得人实在是少,再加上我都没见过更别说体验过了,写不出来什么内容遂作罢。

个人感觉双修是比较好,根据天气和时间来选择今天是骑公路还是山地,但我个人还是对于冲山和林道有阴影,一个人不敢往大山里跑,只能骑着公路往路况不错的地方走,再不济爆胎了或者车子出现了什么额外的状态,路上拦个车求助一下还是不错的。

这篇文章主要还是扫盲,给大家快速建立一个自行车款式的概念,了解都有什么车款,各个车款的主要用途及核心差距主要在哪,在下篇文章中将会关注车子内部的一些配件,来调整到合适自己的最佳车子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