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上给了一个全新的任务——面试官,不确定到底是面试官缺口太大,无法消化未来的招聘潮还是自己真的水平到位了可以承担面试官。经过这几次“旁听”、“被旁听”和“主面”短短十余次的面试经历来看就已经可以看出非常多的问题了,每一场面试其实也都是我在和自己的自省、对话。候选人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经常去思考如果是自己回答可以说出什么,经常去对比不同候选人背景和经历针对同一个问题回答的质量等等,可能随着日积月累参与的面试越多,给到自己的思考也更多,但现在到了一个初步总结的阶段。

校招

说实话,跳出校招生的身份后,以一个已经工作四年多的人再来看校招生的面试,确实就是降维打击。言下之意就是校招面试没什么好问的,整个过程也没什么好玩的,说得再直白难听一点,截止到现在,我参与过的校招面试中,还没有见到一个能够让自己眼前一亮,只看简历就觉得这个人很靠谱,跟别人很不一样,不把他招进来就是我们的损失的人,可能后面会有吧,如果真有的话,等到下一次再做关于面试的分享时我们再来讨论。

说这些的目的就是我无法不用组织上安排的流程去面试校招生,我非常不喜欢对所有校招候选人都按照一个流程不停的套每一个人,因为这样真的很没意思,如果真要这么做不如做个机器人不停的问问题,合成面试官视频画面,对比后续人的回答与答案是否相同就算了。但很明显,还是那句话,截止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到一个校招生可以让我不用这套流程去面的。我很难受也很痛苦,难受的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平庸,说好的后浪推前浪呢?痛苦的是我明明可以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给组织上解决收益更大的事情,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来做这个面试。这话说的很难听,但简历筛选的权利不在我这,只要简历筛选过了,面试官们就要接受组织上的面试安排。

每一个校招生的简历我都会对比当年我毕业时的那份简历,当时觉得自己的那份简历写的还算凑活,最后一次更新简历的时间是 2019 年 6 月 19 日,是给当初面字节时做的最后一次更新。每一份校招生简历我都在做对比,当初也确实没有人来仔细的指导我应该怎么写简历,但我当时就认为简历就应该把自己会什么、会到什么程度、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等等这些细节说出来,除非面试官知道你是谁,否则面试官能且只能通过你的这一份短短几页的简历去了解你这个人。

仔细想想这件事,怎么可能只能通过一份短短几页的简历去对你有个完整的了解呢?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但事实就是这样,并且我也一直以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至少从我毕业那年起算到现在已经快5年了,已经不会太出现一个搞计算机的毕业生写不明白自己的简历这件事了,但实际上我就是没有遇到一个可以让我快速了解到你这个人的简历。我一直都认为技术的简历非常好写也非常好判断一个人是否符合招聘预期,你自己会什么能做什么都说不明白写不明白吗?读了 22 年的书了,连这个都做不好吗?

虽然我当初的简历做得也不够好,但我自认为至少比我现在经手看过的所有校招生简历都要写的好,原因也非常简单,从我的简历上你可以当成当年的我做过什么、可以做什么、掌握了什么、除了实习外平常在学校里还做过什么、业余时间的精力都花在了哪里、我的未来潜力怎么样等等,我觉得一份校招生的简历把这些说明才是最低要求。最忌讳的就是自己做的项目直接一句话概括完毕,真是搞不明白是哪来的底气认为自己可以一句话说明白这个项目的重点是什么。我不能与大家分享什么简历是好的,但我知道什么简历是不好的。

我一直抱着后来者就应该颠覆掉前人的所作所为,给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考,而不是一直墨守成规的延续前人的经验一直这么干的想法,如果后来者仅仅只是延续前人的经验一直这么干,而不去思考如何结合前人的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好,那我觉得这个人首先不应该存在。这么说确实不太妥当,但就从校招生面试这件事来说,几乎每一年学长学姐们都在给无数的经验,学弟学妹们这些后来者也几乎每年都在接收这些经验,后来者就应该比前人更好,因为你们比前人拿到了更多的信息,拿到了更多的视角,你们就应该做得更好,而不是延续,你们要进化,要颠覆,要革新。

再回到校招面试上来说,网络上已经存在了这么多的面经告诉校招面试应该怎么做可以做得更好,已经如此明白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双眼蒙蔽呢?对于一个校招生来说,面试官首先不会刁难你,他们唯一的面试标准就是看你是否有可培养的潜力,以及潜力有多大。换句话说就是你要证明你自己的潜力非常大,可塑造性非常强,那如何证明这件事呢?提供一个思路,当你自己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想法,是否可以把这个想法实现出来,如何实现这个想法,实现这个想法的过程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完后有没有做一些总结,下次再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能不能快速的定位到这是个历史上自己曾经解决过的等等,你可以大学四年只有一个想法这么去做,但只要你做过这么一次,你一定不会只满足于此,一定会进入一个正反馈循环中,不停的实现你脑海中的想法,不停的去解决问题,不停的去沉淀自己的知识,沉淀到最后你也就有了一个自己的知识库。你就把这个知识库放在简历里,让面试官可以顺着可塑造性的思路去验证他对你的判断。

你看,对于一个校招生来说,根本就不是要学习非常非常好,根本就不是要你拿了多少多少奖学金,根本就不是要你拿了什么比赛什么名次,而是你如何体现出你的潜力是巨大的,因为一家公司对校招生的定位就是白纸,可能这家公司做的东西对于你来说完全不知道,但你的潜力不错,所以你入职后可以复用你的思维模式,快速熟悉公司的业务,从而成长为可以为这家公司解决更多更大问题的人,你的价值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社招

那对于社招来说怎么办呢?我先说明下我的立场,我会第一时间拒绝掉工作时间比我长的社招面试,我个人认为我没有经历过社招候选人的这么长的工作时间,我无法体会到他在这么长的工作时间里应该要经历什么事情,应该要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和责任,应该要解决过什么问题,付出过什么等等,这是我对候选人最基本的尊重。换句话说就是,我只有不到 5 年的工作经验,你非得让我去面试一个工作经验 10 年的人,我没法去面,我无法感受一个工作 10 年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应该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因为这些东西我都没有经历过,这个面试我们本身就不对等的,我无法提供有效的知识内容体系支撑。

明确了这一点后,确实到我手上的社招候选人简历工作经验基本上都在 5 年以内,大家跟我所经历过的事情都大差不差,我可以非常明确的知道工作 5 年的时间节点做得最好和最差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这样我给的面评才是符合预期的,才是相对准确的,这样我们双方才是互相对等、互相尊重的。

对于社招面试来说,实话实说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要求得不会像校招生那么严格,因为校招生平常接触的东西就是课本上的知识,每天就是充斥在大量的所谓计算机知识中,换句话说校招生能够流畅的回答上计算机基础知识才是下限,才是基准线,连基础知识都准备得不充分,就不应该来面试。而对于社招来说,这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是了解即可,不做特别的理解要求。举个例子,问一个“HTTPS 和 HTTP 谁更快?为什么”,如果第一个小问题就回答错了,这个面试也可以结束了,但第二个小问题“为什么”,对于社招来说必须了解这里面的主要流程,但每一个流程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会为难,也没必要,因为网上都有,工作中需要用到这方面知识有个印象,知道大致出现问题的地方,二次搜索即可。

那么社招更加看重的就是日常工作内容了。虽然有些工作内容不能说太多,但要学会把不能说的部分给绕过去,或者换一种说法、换一种表达方式把它说出来。比如最近做的一个事情,自己是怎么设计的,前期如何和各方角色沟通,如何促成这件事的达成,这期间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那么做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实际的,也非常考验一个社招候选人对自己日常所做事情的反思程度如何,我更加喜欢了解一件事情给你做了后,你自己到底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到底是随便写写完成就算了,还是每一个细节都有自己的思考,促成了这件事更好的完成目标,维护好团队关系,给出自己更加完善的方案等等。毕竟业务逻辑大家都工作几年的人了,总会有办法解决,但解决的过程、解决的质量以及解决后的思考和总结如何,是决定了这个人未来潜力的重要指标。

所以,你看!社招也看潜力!面试说白了就是看一个人的潜力如何,因为总有你不熟悉的事情,当你遇到不熟悉的事情后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快速熟悉,快速解决问题,才是公司招你进来的最重要的目的。要我来说,其实我更喜欢面社招,因为社招不像校招那么的千篇一律,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校招可以问什么问题,因为现在的校招生没有很多有特点的人,太过相似,你想不用标准流程去面试都没这个机会。但社招不一样,每个社招候选人都是一段故事,你可以针对他的项目经历设计不同的面试流程,挖出他到底实际水平如何。尤其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看到社招的简历上出现“熟悉”这一字眼,因为我认为当出现了“熟悉”这个字眼,那么这个候选人一定是对这个东西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理解,我也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不同视角的知识。而不是像校招那样几乎全是标准答案,烦死了!

总结

总的来说,我不清楚其他的面试官怎么样,但我是非常不喜欢按照标准流程去面八股,甚至我完全可以不让你写题完全可以只聊一个问题,但实际情况就是目前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都没有遇到一个候选人可以让我这么做。

给校招生的建议就是,多做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学习只是作为一名学生最基本的事情,如果你学习都完成得不好咱还是先保证学业再考虑工作好吗?所以我们更想在一份校招生的简历上看到你的与众不同,看到你的潜力如何,看到你的可塑造性有多强,而不是你的绩点有多高,你的奖学金拿了多少。因为绩点依赖群体性,奖学金只能证明你更适合考试,多做一些显得自己潜力很大的事情。而对于社招的建议是,每写下一行代码,每做完一个需求、一件事,都需要思考和总结,并沉淀。时间久了这些事情就可以抽出共性,至少在后续更新迭代简历和准备面试时,有东西可以写,有事情可以聊,而不是轻描淡写的说两句就结束了,也不是说我就调个库,是库提供的能力就跳过这个问题了,这样的面试氛围真的很窒息。

以上说的这么多,我是完全没有高姿态的出发点去写这篇博客的哈!我本身也是被面试过来的,本身也是从一名校招生成长过来,只是恰好在这个时间点成为了面试官,与一些候选人面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但这些共性问题我发现都是完全可以避免,完全可以让自己更具备议价条件,完全可以让一场面试质量更高才作此文,与大家分享我的所见所闻。

“知识的追求应该成为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成为一种积极的、欢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