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讲述我对“摄影”这件事看法如何的文章,讲讲我对摄影的看法以及我为什么觉得大家都应该成为一名“生活记录者”。起源是博客中新增了一个“摄影” tab,我想多增加一种方式去记录我的生活,不仅仅只是通过“文章”去表达。

前言

本来这篇文章是不在计划之内的,原计划打算梳理完所有照片后就日常迭代即可,但当我开开心心的把这件事发在票圈后引来了一个小伙伴的冷嘲热讽,我与他稍微的“来回”几次讨论后,我最终决定把他以及我的回复在这条朋友圈下全部删除,因为真的太傻 x 了,现在想起来了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种事情上,以及他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般模样毫无变化。闷闷不乐的洗完澡后决定还是单开一篇文章去讲讲我和摄影故事以及我对摄影的理解。

摄影不是什么

这位小伙伴有几句话我十分难以理解,“都摄影了不上全幅么?”“底大一级压死人”“好的器材一定能够排出更好的照片”“一千多块钱的自行车不也能骑么”“手机可调参数太少了,就是比不上相机”尔尔,这些话一放出来,说实话真的真的很掉价,我也明说了下次不要再发表这种言论了,因为这样你这个人真的太掉价了。

如果说我们把摄影等同于烧器材的话,没有好的器材就没法拍出好的照片,那首先这个认识就是彻彻底底的错误,直接暴露出了不但对摄影的认识是如此的浅薄,更是没有理解到“摄影”到底关注的是什么,更何况这里“好的照片”又是如此的因人而异,如果说“好的照片”就是怼到鸟头上、大光圈怼小姐姐脸上、延时星轨、风光大片之类的话,那这本身就不是摄影,或者说这是在偷换摄影的概念。

摄影从未说自己只能承载这些东西,更何况这些类型的照片只是众多摄影风格或者类型中的其中一种,而且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点都不觉得星轨和风格大片,甚至是千篇一律的调色风格小姐姐欲望照反映出了这个摄影师本身的思想。我可以接受你更喜欢某一种风格,就像我现在更喜欢“街头摄影”一样,我认为街拍这种方式更能够捕获到意想不到的视角和故事,发生在身边的很多事情正是因为我们太过熟悉而忽视掉了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又是构成我们这可爱又可恨世界的一部分。

我甚至还听说了一种说法,初级的摄影师或者新手总是很喜欢谈论器材,没有好的器材就拍不了照片,光圈那么小没拍不了,没有内置 ND 滤镜用不了,没有内置闪光灯傻 x 才买,没有侧翻屏根本卖不掉。你会发现总是有人在吐槽一些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仿佛自己拿到了一台完美的相机就能够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似的。

而目前流行的一种说法,真正的摄影大师完全不 care 各种器材参数,他们只关心拍摄的对象等等,当然了,这两种说法智者见智,我首先认为“好的作品”是因人而异的,尤其是我现在所喜欢的“街头摄影”方向,更是不同的人可以拍出不同的思想,你可以不喜欢甚至你都可以完全看不懂,就好像我最开始那样看各种街拍的作品,满脑子问号,这都是啥啊,有些甚至都没对上焦更别说照片整个都是歪的了,然而到最近才明白这种类型的作品关注点根本就不在这些东西上,更加在意的当时发生的这些事情,出现的人和物,并据此所进行表达。

就比如理光前代言人森山大道的作品,如果没人跟你说这些作品是他拍的,第一次粗略的看过去你大概率会跟我一样觉得这些照片非常至糟糕,黑不溜秋完全不知道在拍什么,看得多了以后,知道这些作品所属的范围,也顺便拓展了自己在摄影上的视野后,而不是像之前那般认为摄影就一定是拍山拍水拍星轨,你会喜欢上街头摄影的这种类型的。

我和摄影

再说回我和摄影的联系。严格意义上说我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是初中时父亲从省城买回的一台奥林巴斯卡片机,当时那个相机的外观我非常喜欢,其实主要是总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相机,现在再看回去我只记得这台相机只有 800 万像素,其它的参数完全记不得了,当时不管去哪玩都会带着它,这里拍拍那里拍拍,好不惬意。

到了后来上了高中,开始有了自己的手机,一上来就是王炸,直接拿到了当时的 Android 机皇三星 S3。众所周知,三星的相机成片饱和度非常高,但那时的我不知道怎么就非常喜欢这种高饱和度的风格,甚至也拍了不少有趣的照片,在这段时间里拍的照片都存在 QQ 空间里,得亏当时 QQ 空间非常火爆,自己才能够得以把这些充满回忆的照片再从 QQ 空间里找回来。

就这样我一直沉迷在手机摄影里好几年,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了毕业的那一年。这段时间的我首先是认为相机不够便捷,没有手机这台触手可得的设备来得自由;其次是认为相机太贵了,不适合我现在这种年龄段的人使用,但那时我内心里其实是很想再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尤其是看到舍友每次拿出他的那台白色索尼相机就十分流口水,好看又显得很高级。

到了毕业那一年,这个故事之前也已经说过了,思来想去买了一台索尼黑卡 3,当时钱是有了,想着好好拓展下兴趣爱好,结合自己周末也想着多出去逛逛的前提下入的手。事实上我用这台黑卡 3 也拍了不少照片,前前后后总共拍了六百多张,这些照片都一直存在卡里没格掉,今天再插上卡回过头去看两三年前拍的照片,真的是感叹太多了,没想到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这个世界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

最近因为摔车了,我从未在家中呆过如此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自己想了很多事情,想过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总觉得现在的自己还是缺少一块东西,工作很顺利,生活也很顺利,但整个人生的体验好像缺了点什么。

在看完《李希霍华中国旅行日记》后,沉浸在其中了好几天,我深深的被李希霍芬百年前在中国大地上的所见所闻震撼,没想到百年前的中国是如此这番模样,感叹这个世界的轮转,更是惊讶他能够留下这么好的一部作品供百年后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上的人们去回忆。直到现在我脑海中都一直可以清晰的勾勒出李希霍芬在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我很期待如果能够留下更加完整的影像资料势必会更加开阔后辈们的视野。

因此呢借着养病和居家办公相对自由的时间,顺势开启了全新的“摄影” tab,我想把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经历的事情多增加一种方式进行表达,文字、音频和视频都是不错的表达媒介,这三种方式我之前也都有在进行尝试表达,这次就想再补充一个表达方式,使得我对生活的记录、对世界的反思更加立体。

我对摄影的理解

我对摄影的理解其实也挺简单的,现在纯粹就是变成了“记录”,想必大家从顶部的“摄影” tab 点进去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我一直认为摄影这种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并因人而异的,上文也已经说过,我一直都不认同摄影就只能是那些风格大片,只有好的器材才能拍出好的照片等等观念,因为这些说法真的是太低级了,说得难听点,说出这些话的人就很没有品味。

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从何时何人开始,摄影圈开始出现了器材崇尚论这种说法,仿佛没有好的器材就没法拍照片了。创造或者创作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个人的事情,没有人可以去定义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怎么样才能怎么样,如果都是这样的话,那直接 1984 不就好了?还谈什么独立人格。而且我也非常反感什么事情都要考究背景,这就好像前段时间知乎上被疯狂吐槽搞物理的去回答医学问题的事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家好像都被某种东西束缚住了,你不是学医的,你就闭嘴,不要对我的病情指指点点;你是搞物理的,我们生物届的问题你完全不懂;这家公司就没有社交的基因,它就做不了社交等等。

这些说法看上去好像正确,但仔细想一想,认真的想一想,有了某个证书就一定能够代表这个人对这件事很擅长吗?没有这个证书的人就不能做这件事吗?难道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不关注个人发展只关注证书本身了吗?基础学科或者历史背景较复杂的东西我们先不谈,因为这些事情可能需要的学习时间和成本真的很长,我们就来谈谈“创作”本身。

我一直认为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过往经历就是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完全没必要照着别人的经历去过日子,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独特的个人,所以到了现在我也在慢慢的拒绝掉很多类似的分享,其实并不想把自己的这些陈年破事翻来覆去的讲,非常没有必要,而且这样持续的讲下去只会让我觉得我自己一直活在过去的历史下。

现在能够帮助自己回忆起之前的事情无非就是看自己发的朋友圈、微博和博客,再早一些就开始翻 QQ 空间,凭借着这些零散的内容可以稍微的串起来一些过往的生活经历,但再多的细节如果不借助手机里的照片,会慢慢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忘。所以摄影对于我来说首先是记录,最后才是作品。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年疫情闹得,让人不知不觉感受不到了时间的变化,突然猛地一想起来,原来这都是 2022 年了,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了它还是没消失,而我也到了 25 岁的年纪。

在我原先的计划中,25 岁的我已经走完祖国的 34 个省份,正在谋划着退休事宜了,然而现如今的我是当初定下这个目标时完全想象不到的,现在的事件已经变成了没有健康码完全进不去一个建筑内,没有健康码你在外面甚至都无法进去饭馆吃饭,更想不到 2022 都已经要过完一半了,我居然今年一次都没有离开北京。

所以啊,事与愿违,时间会慢慢把我们带走,身边发生的这些事情如果还像之前那般采取完全忽视的状态势必当自己年纪再大一些时,依旧无法回忆起当初年少轻狂时发生在身上的事情。现在呢,我这段时间几乎每次躺在床上都在思考一件事,我是否真的还需要一台相机。

一开始我直接给自己的答案是“需要”,但好在这次给了答案之后,我再多问了自己一嘴“现在的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诉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尝试用手机进行了有意的拍摄,拍到了不少自己之前从未关注到的细节,也尝试进入街头摄影这个方向。经过实践后发现,我是真的喜欢这个方向。这里说“有意的拍摄”是指之前的自己在手机摄影上就是拍到就好,很少关注到构图本身,但在街头摄影这个方向下构图又是其主旋律,所以进行了刻意的练习。

在几次刻意的练习后,我深刻的发现手机是能够满足几乎所有场景的,而且在手机上连带修图一气呵成,并以此我认为理光 GR3x 一定就是我心中的梦想机器了。但再经过几天的深刻思考和实践后发现,街头摄影可能只是近期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方向,在摄影这个领域内我还有很多想要去尝试的方向,但我又不想让摄影本身占据自己太多的“空间”,这里说的“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我是不想把家里弄得全是摄影器材,也不想让自己整体就钻研摄影器材,我更关注的还是内容本身。

总结

我现在脑海中已经冒出了好多个摄影题材类型,准备后续出几个专题好好的表达下我的想法,可以说继文字、播客和视频后,我再次找到了全新的表达方式,之前对摄影的看法还是比较世俗,导致自己一直绕在其中出不来,拍的东西看久了也没有灵魂,换句话说,以前拍的那些照片“不会说话”,希望我后面的作品都能够讲出不同的故事吧。

另外,大家不要再有器材党的观念了,虽然好的器材确实能够让我们发挥得更好,但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的目的都在于是否符合自己,不考虑个人因素的套模板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强奸,这也是我为什么思来想去后再次回到黑卡系列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非常反感“长枪大炮”,就仿佛是相机在使用我,而不是我在使用它,每次出门前都得纠结一番带什么类型的镜头,带多少镜头,背多大的包等等(当事人对卖掉黑卡 3 表示十分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