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形守护者》说开
终于狠下心来买了一台 windows 笔记本专用于游戏,这对于我一个纯 mac 党来说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仔细一想前前后后总共退了买,买了退三台 windows 笔记本,就在上周六早上睡醒下定决心买一台 Razer 14,后来蹲坑时仔细想了想又退了,然后在周日中午午饭后重新闪送一台到家。这一路的折腾本身也代表了我如何看待“游戏”本身。
再重新说一遍小时候网瘾少年的事情已经毫无必要了,简而言之,“游戏”这个东西在我内心中曾经占据了几乎所有的位置,每天睁眼就是想着下课去黑网吧接着打游戏。而当时的我也仅仅只能从“打游戏”这个最表层的角度去看待游戏这件事。可以说直到我做出了第一个商业化游戏之前,我对游戏的看法都是非常片面的,几乎就是父母亲眼中对游戏的那般庸俗看法。
序
当我在编写第一款商业化游戏时,慢慢发现我脑海中对游戏这件事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从小时候的沉迷,到高中时期的厌恶,再到大学中的恍然大悟,仿佛这一切就像是过山车般起起伏伏,可能是因为当初真的是被网络游戏伤害得太深,导致我后面再遇到不管多好的游戏时,都下意识的把它们等同于“网络游戏”,这点是我错了。
我很遗憾当初没有前辈可以引导我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游戏去体验,很遗憾当我每天沉迷于电子垃圾时没有前辈可以点醒我说“你玩的不是游戏,真正的游戏不是这样的”,更遗憾的是,因为家庭的因素,父母亲通过暴力的方式给少年的我留下了一个非常黑暗的印象。棍棒之下我被屈打成招,被迫接受我三年级开始到初二的这段时间里所喜爱的事情、所着迷的事情是彻彻底底的错误。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沉迷于迷幻的网络游戏中,那些上古世界里的各种神兽与兵器,形态各异的服装与剧情,这才是我对少年时期的深刻印象。我承认父母亲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也确确实实的救了我一把,感谢他们把我重新拉回到正道,走了一条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好好学习,然后考大学,毕业去工作,最后结婚生子。
改变
但因为国人自古以来的三纲五常,导致我无法拥有反驳这些条理的勇气,狭隘的眼界限制了我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一切,我没有怪罪于家人,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能力把我归类于他们所能够做到最佳。如果你让我再选一次,能够有前辈推我一把,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游戏,我应该沉迷于什么样的东西,那可能这一切都会不一样吧。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总归是演进成了现在的自己,如果没有当初的这一切,更不会有在做完《星球罐子》后,宛如新生,对游戏有了全新看法。但这些看法却依旧因为视野还不够广的原因,一直在动摇,我好像发现了“让人沉迷”并不是游戏的唯一特点,它好像有一些引人深思的地方,还有一些可以反映社会现象的地方,可以通过它去表达一些事情,去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打破现有的规则,重新构建。
产生动摇的地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所处的环境里,几乎所有身边的人都在重复我小时候的样子,他们宛如被游戏吸走了灵魂,他们所玩的游戏,是小时候的我同样沉迷的游戏,也是现在的我十分厌恶的游戏。所以我啊,一直在摇摆,我并不清楚当初我所沉迷的那个东西是否依旧是错误的,是否还是家人口中的毒瘤,它真的是吗?这个问题我曾问了自己好多次,尤其在每一次接受外界的影响后,都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当我看完《独立游戏大电影》后,泪目了,这群人才是我梦想中想要成为的人啊!我不理解为什么我不能被引导成为这样的人,但生活重新把我拉回现实后,看着宿舍里这群在王者荣耀中厮杀的舍友,我又重新按下了自己这颗跳动的心,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后面因为 Switch 和 Steam 上众多优秀的游戏慢慢接触到后,发现其实游戏本身也是有多面性,我所接触到的那部分游戏只是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不过这些毕竟都事后诸葛亮了,其实还有一点比较大的转变是,我曾以为自己对 app 有很多想法,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东西,但后来真正工作后,自己对 app 乐趣越来越难以维持了,当初在学校里那种化现实为虚拟的乐趣和勇气再也提不起来了。这点我也跟很多人分享过,兴趣变为工作可能是我做过的最失败的决定,我磨灭了自己的热情去日复一日的让自己处在一个毫无灵气的环境中,我可能,真的累了。
还记得入学时我对自己定的目标,自己手机里用的 app 都必须是自己写的。这种挥斥方遒的魄力也只有当初初生牛犊的时候才能说得出口,但正因为这个魄力,让我迸发出了无尽的灵感,做出了很多到现在我都非常羡慕的产品。现在越来越认同环境对人的改变影响是巨大的,孟母三迁当初是我所不齿的故事,但现如今我慢慢的体会到了这点。工作中最让我佩服和羡慕的同事换组了,我很遗憾,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让我或多或少的在技术追求中重新有了更近一步的探索,甚至细节到注释都已经在尝试用英文去写,这点对我改变真的是巨大的,只能期待以后再与他共事了!
好了,回到正题。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要表达的就一点,我已经无法在做 app 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能够对这个世界做出任何一点点的改变。击溃我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ifLab 校友群里学长发的一个关于《大多数》游戏的宣传片,你可以在游戏中送外卖、工地搬砖、赌博嫖娼,甚至体会到还房贷的压力,感受到家庭琐碎的日常等等,这一切都是我曾经想要去让大家感受的,我想重新度过一遍自己的少年时期,不想让自己走上所谓的“正道”,我想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要自我探索的勇气,而不是按照社会既定流程去过一遍板上钉钉的人生。
所以,最近我浏览了大量的游戏专题文章,看了看目前大家对“游戏”这件事本身的看法都是怎么样的,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遍他对自己信仰的坚持,仿佛看到了我最想成为的自己。遂决定,将“游戏”作为自己的下一步探索方向,当具体要做成什么样,发展成什么样子,目前我也不清楚,只能看到有好几次内心都曾经触动过,这件事可能是对的。
《隐形守护者》
《隐形守护者》这款游戏是 19 年出的,当年正值毕业,早早就听说了这个“惊为天人”的游戏。它虽说不是第一个“互动式电影”类型的游戏,但我个人认为它是我目前为止玩到的最佳游戏。用了差不多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游戏时常在 15 小时左右,走通了“伏桑安魂曲”、“美丽世界”和“红色芳华”三条主线,我从未如此酣畅淋漓的在游戏里有仿佛在阅读一本书的体验,一本沉甸甸的历史书。我虽说曾经也被“安排”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但当时我对党的宗旨、党的理念以及党的章程是完全不清楚的,就在如此背景下,我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内心确实十分惭愧。好在大学与高中的积极分子并不相通,所有的一切都得重来,我也就顺势“错过”了这件事。
实话实说,我其实也不理解所谓的信仰是什么,不是不想了解那段历史,而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介质让我去理解。你说那些官话篇篇的课本?哪有真诚可言,我需要的并不是正确的东西,而是辩证的东西。虽然这个游戏本身也很歪屁股,把国名党政府时期描绘得宛如仅次日帝,我始终不相信国民党政府在当年那段历史中会是游戏里描绘地这般庸俗,弃国民于水火之中。不过话说回来,历史都是由成功者去写,失败者几乎没有正面历史的机会,这也是我一直很烦初高中的政治课的主要原因,老师一边让我们要唯物地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一边又要我们强迫地无脑地背下这枯燥的文字。如果当初的政治和历史课是通过这种精心制作的“互动性电影”模式去展开,我的人生或许会走向不同的发展。
来说说游戏本身吧。先说明一点,这不是游戏测评,也不会剧透,更不会讲述攻略,还是推荐大家补票去感受下这段历史。刚开始进入游戏,我就终局于方老师学生的推搡中,仅仅只有三分钟…当时我人都傻了,这都是啥啊,我怎么就死了?我只是做了一个选择,怎么就让我死了呢?后来我仔细一想,这策划也太强了,就通过这不经意的开局一死,成功勾起了玩家进入心流的第一步,也成功拦下了很多可能并不喜欢这种游戏的高阶玩家。我总共死了差不多一百多次,几乎每一章都会死上那么十几二十回,但有好几次死亡都出乎自己的意料,意料人心不会这么险恶,但却依旧被杀,仔细一想也是,在当年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哪有什么人心可言呢。
游戏中有大量有趣并引人深思的句子,其中最喜欢的还是这句“国民由人组成,是人就会有欲望,每个人欲望中的共同点就构成了国民的欲望”,这句话我思考了很久。游戏中这句话出现的背景是,国民党要转移挪用教育经费于它用的借口,降低示威群众对此事的关注度,借势说出了这句话,并给到解决这次信任危机的方案是转接汉奸罪名于游行示威活动的领头学生。我承认当年的背景不一定是这样,真实的原因也不一定是把教育经费用于游戏中所说的高官们挥霍的资本,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一群充斥着大量理想主义者的学生组织是非常容易被他人利用的。
在游戏中我有好多场景都感觉是开发者有意为之,恶意丑化国民党政府。可能所谓的党国内部会出现部分心术不正的官员,但也不至于堕落到游戏中这般不是,越玩到后面越觉得奇怪,好在整体剧情及时收住了,没有再往这方面深入。还有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游戏中对各个角色的刻画太完美了,每次有新角色的出场,都立马能够从当前场景下对这个人物有下意识地理解,通过语言和画面地配合,让自己领会到了完全不同的人物刻画方式,真的很棒!
以上就是优点,而且这些优点足以让这款游戏成为目前我的心中最佳游戏,但这其中的缺点也是不少,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十分影响体验。需要前往第七章《丛林法则》时,不管你是和庄晓曼一起逃下火车被日军追杀,还是自己一个人下火车被“第二号”询问,都会喜提结局。但好在与庄晓曼下火车那一线的“轻蔑之瞳”结局告诉了你要去第五章取得“富商的赏识”,换句话要么选“情报”要么选“什么都不要”,但问题在于我之前在第六章时就已经拿到了关键剧情“富商的赏识”。不确定是“交互式电影”游戏类型的 bug 还是这个游戏的 bug,如果你不在拿到关键剧情的后多走几个接下来的场景,你的数据无法被写入,换句话,系统提示你拿到了关键剧情,但你再回到第六章时,依旧无法进入第七章。折腾了一晚上很是郁闷,最终还是查了攻略后被其他玩家告知后才发现的,这个问题在第七章和第八章时都出现了,不得不从头开始玩一遍。
跋
我已经很少遇到这种能够让我可以从头到尾复述关键剧情的文娱产品了,上一次有这般体验还是《基督山伯爵》这本书,上下两本合起来差不多 10 厘米,但这其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我却一直深深的印在脑海中。我很期待这个游戏我的孩子也可以玩到,去感受下全新的声画体验。
《隐形守护者》这款游戏真的给了我一个全新看待游戏的视野,很遗憾当初发行时没有第一时间入手去感受,虽然当时对待游戏的看法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但总而言之,内心的觉悟还是不足,这被称之为“第九艺术”的雅称,现如今总算有些理解。希望大家都能够玩到让自己热泪盈眶的好游戏,愿世间再无电子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