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18 年 10 月开始,我正式进入了有年度阅读计划的阶段,每年给自己的规划是 50 本书,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打发通勤路上的时间。18 年读了 18 本,19 年读了 50 本,20 年读了 44 本,目前正在读今年的第 4 本。

前言

开始觉得通勤路上的时间很长,可以用来做一些事情是 17 年去望京实习时,每天从 10 号线倒 8 号线,再倒 15 号线,最终在望京站下车。这一路上每天会耗费将近两个小时,最开始选择在知乎上答题,可能当时觉得自己的选择还挺不错,也能说出一些东西,才选择在知乎上一直回答,甚至回到宿舍后经常在回答,现在回过头去看曾经回答过的问题,真是的太青涩了。

后来发现地铁上打字实在费劲,偶然间在网易云音乐里知道了电台这个东西,开始听《软件那些事儿》,还真就把所有节目都听了个遍,开始去找别的电台,找着找着顺带发现了播客这个东西,目前也正在做自己的播客,不过这都属于后话了,听着听着发现还是会听完,因为当时还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听,所以一段时间过后,想听的内容都听完了,又陷入了通勤路上可以做些什么的问题里。

偶然间,我发现了 kindle 这个东西。我特别不喜欢读电子书,因为觉得电子书是没有灵魂的,看书不仅仅只是看内容,而是要有触摸感,边摸边读,这才是读书的感觉嘛。但之前也说过了毕业收拾宿舍时,那一箱箱的书让我实在是难以下手,所以日后都决定再也不买纸质书了。

但就算不买纸质书,那依旧还是需要读书的嘛,有尝试过一段时间的手机阅读,但大家也知道手机阅读简单来说就算不够专注,并且对眼睛确实不好,所以狠下心 18 年国庆节期间直接入了 kindle 顶级配置版本 oasis2。

书单

拿到 kindle 时我其实是很不习惯的,主要是这种没办法“翻页”的看书体验实在是糟糕,但转接就发生在搜寻书单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可以继续去看之前看两三年都因为太长而“阅读失败”的书,比如《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是高二时一个女同学介绍给我的,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觉得这本书可以让我明白一些事情,当然啦《基督山伯爵》这本书和基督没啥关系。

《基督山伯爵》我看了三次,两次过年期间看都失败了,最好一次用 kindle 终于看完了。这三次每次从上册开始看,看了三遍的上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狱中忍辱负重,潜心跟着长老学习的那一段故事,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18 年国庆节开始用 kindle 看书,看了 18 本,当时的 18 本都是随意看的,把之前一些特别特别想看的书直接买的电子版就开始火急火燎的读了,并没有做什么书单计划之类的东西。19 年开始有了明确的书单规划,不过那会还是被动的接受,比如群里哪个同学推荐了什么书呀等等,不过大部分还是读一些“网红”书,比如余华全系列、王小波全系列等等这些之前想看但不着急看的书,在 19 年全都看完了,19 年是读了 50 本。20 年主要是字节内部有一个书单,也基本上把这些书单上的书都看了一个遍,读了 44 本。今年的话,主要是豆瓣 top250 的汇总,筛出了 29 本书,目前正在读第五本。

总的看下来,经典的书确实非常不错,但有些书比如《国富论》、《西方哲学史》这些大部头的书就只适合读纸质书了,因为太长,而且经常需要反复跳页数来看,所以 kindle 上读类似的书非常费劲。

价格

都说电子书便宜,之前我也认为电子书很便宜,一本纸质书二三十元,而电子书往往只需求七八元,甚至一两元,但买了好几次四五十的电子书,当时看到电子书这价格时,我确实吓了一跳,后来还开了亚马逊 kindle 会员,一年 98 元。当时开会员是因为有几本书我算了下一下会员可以免费借阅,但如果是买的话,这基本上总计得需要快 50 元,已经是会员的一半价格了,所以思来想去开始开了个会员。

但会员也有坑,只有流通性很强的书会员才能免费借阅,但当我把那些流通性很强的书,换句话其实就“网红”书都看完了以后,开始去有针对性的看一些流通性不那么强的书,也就是没什么看的冷门书,比如《二手时间》,这是一本以谈话交流为主、讲述上个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前期的一些苏联人民生活、工作等事情,侧面反映出了苏联解体前期改革派所做的一些事情。像类似于这种书没什么人看,自热也就没有免费借阅,只能花钱买,虽然不贵,但内心还是过意不去,我都是会 98 元一年的会员了,为什么看书还是要花钱,刚开始我确实觉得挺不值的。

但到了现在,在 kindle 上看书快三年了,如果亚马逊的 kindle 会员能够涵盖更多的书籍,必定每年的会员费少不了,但这也仅仅是中文书籍,如果你有看外文书籍的习惯,这个会员是相当超值,因为外文书籍就算是电子版也相当贵,曾经有一本书我特别想看,但换算成人民币需要五百多元,这还仅仅只是电子版,我实在是下不去这手。

场景

通过 kindle 看书的场景那就相当移动化了。kindle 我所使用的场景最多就是地铁上,最开始的适合还在公交上看,因为我的 kindle 带自动背光,经过一些宽天桥时,公交上亮度是不足的,但这个时候 kindle 就相当舒服了,只是后续的通勤过程中少了公交这一交通工具,变成了全程地铁,个人认为地铁才是 kidnle 的最佳使用场景。

其次是睡前,睡前基本上都是要把房间里的大灯关掉开夜灯或者小灯的,此时 kindle 的背光对于阅读来说相当有意思,但最新款的 kindle oasis 3 还具备了自动暖光的功能,对于我这种喜欢睡前读差不多半小时书的用户来说,夜读效果极佳,但仔细研究了下,oasis 2 和 3 本质的区别也只是多了一个自动暖光的效果,升级的意义不是特别特别大,也就不了了之。

但如果你要说便携性的话,oasis 是极其不便携的,但它依旧发挥了 kindle 移动化阅读的特性,因为 oasis 外形设计得过于方正,导致一般的衣服外套和裤兜均无法放下,这点其实限制了每次外出携带的几率,而便携性极佳除了 oasis 外剩下的款式我觉得都满足了,尤其是青春款,足够轻、足够小。但,初次之外,oasis 的整体阅读体验秒杀其它款式啊!在 18 年购入的时候,我就被 oasis 那全金属外壳、无贴合屏幕、300ppi(还是更高?)显示、更灵敏的反馈等优点折服。

基本上当时只要外出,并且条件允许下都会带上我的 kindle。特别有意思的,有好几次等我女票吃饭,我先到了,在等待的过程中都顺带读完了书,这样就毫无焦虑感了~

总结

以上是我通过 kindle 阅读的一点经验之谈,而且我发现对于喜欢读书的同学来说,kindle 根本就不是什么“盖面神器”,而是对于纸质书非常有利的助手,现在反而对于买一本纸质书因为要涉及后续搬家的问题,所以每购入一本纸质书都会再三思考我为什么要买?是否真的必要买一本纸质书?所以现在买一本纸质书基本上是处于收藏的目的。

这是我的豆瓣个人主页链接,如果大家对我所看的书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发,不是五星评分的书可以略过:PJHubs 读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