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想讨论 ifLab “社区”后的一些关键问题的个人思考,以及可能的活动形式、内容、走向和架构。

ifLab 为什么要“社区化”

ifLab 对于我的意义、重要程度以及影响等这些问题就不用多说了。当一个组织发展到了某一个阶段势必会“进化”,进化的程度视组织当下的情况而不同,而 ifLab 从我所了解到的情况看,包括这次的话,已经经历过两次组织结构上的变化了。

上一次变化就是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导师制”,而“导师制”必然也不是 ifLab 所创造的概念,而现阶段国内对“导师制”运营炉火纯青的就是研究生阶段,并且国内有相当的一部分高校在本科阶段同样也运用了所谓的“导师制”,但各个高校对“导师制”的理解都不同,都做了一些定制化。

从 ifLab 的角度去看“导师制”,最明显的特点莫过于完全剔除了之前跑了三四年的“小组制”。“小组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统筹各个小组的大方向,喜欢一个方向的同学可以归类到一个小组中,按照统一的小组进度来进行学习,而缺点也恰恰在于此。如果我们很好的对某个方向小组的成员做筛选,势必会出现随着学习时间的拉长而各个组员的进度无法得到很好的统一,换句话说,很难对组员的学习程度进行持平。

那“导师制”是不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小组制”的缺点呢?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是的。但是,“导师制”无法解决“人”的问题,最开始是因为有了相同的兴趣方向而加入一个小组,现在变成了喜欢导师的人品或所研究方向而选择这个导师,这其实就把原先“小组制”对组员水平能力的要求转嫁到了“导师制”的导师身上,原先我们只需要保证组长的能力水平是出色即可,但如今我们要保证每个导师的能力水平也是出色的,这就是目前 ifLab 的问题所在。

当然,这并不是说目前 ifLab 导师们的能力水平不足,而是说对还处于大三大四甚至大二的同学们来说要求过高,因为“导师制”并不仅仅只是由“导师”向“学员”教授知识或者技能就足够了,而是还要指导“学员”生活,生活可能包括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寻找等等这些本源问题,而这些本源问题很有可能(包括我)大部分导师是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做到了传授给学员知识内容,而不去与之“生活”,这个“导师制”其实是失败的,彻彻底底的失败,极大耗费了导师和学员双方的精力,甚至会导致整个组织的能力水平下降,也即收敛至平凡,而一个平凡的组织是无法做到持续性吸引人才加入的。

那没有办法彻底绕过“人”的问题?有,这个问题历史已经交过一份答卷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ifLab 并不能保证所有成员都是优秀的,同时也并不能保证我们一直是最优秀的,这点对齐后很多事情就很容易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当然,那句“ifLab 出品,必属精品”的话时不时当我回想起这个沉载我本科学习大部分时间的地方时,总是久久不愿离去,实话实说,作为一个前主席团成员,作为一个在 ifLab 汲取了如此多营养的毕业生,我是无法忍受口碑变差、质量降低和荣光不再的事情发生的。

而我认为“社区化”可以较为完美的解决“人”的问题,社区中不再有“标签化”的想法诞生,比如说“你是搞 web 方向的,Android 的事情你靠谱嘛?”,“客户端怎么能教我服务端怎么写接口,考虑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等等之类以前可能会出现打标签的情况。贴吧时代几乎喜欢逛贴吧的同学都关注了不止一个贴吧,我自己就关注了 13 个,每一个吧我都有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最重要的是,贴吧这种看上去很老的结构却规避掉了知乎这种看上去很新的结构所带来的问题,如“你个搞生物的就不要来掺和物理的问题了”。在贴吧里,大家可能更加关注的是你“水贴”的能力,或者说是“吧等级”?而这个“吧等级”也只是代表“有多爱”,而不是“有多会”。

而与大师兄多次聊天后,我们终于在最近的一次沟通中确定了一定要把 ifLab 推成在线学习社区。

社区化后可能有的活动形式

维护一个线下组织太累太累,组织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太多了,就单一个活动场所的管理就足以让管理者深陷泥潭,但我却一直认为正是因为实验室并不是你家,所以你并不会关心它。解决方案我认为也很简单,每个人都去爱它就好了,但,如果做到每个来实验室的同学都去爱这个地方呢?

我的答案,文化。

我们为何爱国爱家爱家人?如果国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那是一定不会产生共鸣,也就没有所谓的家国情怀,难道我们会更关心菲律宾怎么样多余中国如何吗?我一定不会。正是因为家是家,家是港湾,家里有爱在等着,所以我们不忍心去破坏这个产生爱的地方。正是因为家人对我们已经是血浓于水的感情,所以心灵上会有更多的共鸣。

这一种文化是否可以作为羁绊各位 ifLab 成员表现出更爱的情况呢?我认为可以,但如何构造出“爱”这种东西,那可真是一门极大的学问,目前我只能通过文化去构造。

那 ifLab 的文化是什么?从自身所感受到的就三点,“极客”、“执着”和“奇葩”。“极客”确实是一位学长带给我当初对这个社团最初的第一印象,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之前对这个程序员的最大的标签“极客”。而“执着”是我在实验室里所感受到的,同样也是一位学长所让我感受到的,他真的可以纠结一个问题纠结两三天,他真的可以味了说明白一个问题写巨详细的文章去表达。“奇葩”是各位学弟学妹所带给我的感受,从大二开始参与招新开始,我发现有越来越多在不同领域都很有研究的同学加入,每一年都在不停刷新着我的认知,社团的包容度越来越大了。

那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社区中构造文化?”,这个问题也很有趣。我们所谓的中国文化又是从哪方面被表达出来的呢?是不是从节假日,如春节、中秋节或端午节?是不是从文创如对联、鞭炮或饺子?是不是从服饰如唐装、旗袍或银饰?会发现其实文化是可以被固化在某件事某个物品上的,而我们的社区是不是也可以固化下某些事某个物品上呢?

d.iflab.org

这个基于 Discourse 二次开发的讨论区是 @张芳梓 学长搭建的,讨论区最开始推的时候也经过过一番讨论,最终的结论是社团需要一个沉淀内容的地方,但现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可以沉淀的内容不多。

后续会继续基于这个讨论区去做我们想做的社区,但这个社区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实话实话,我不知道。但目前可行的一个方案是做专题讨论,且已产出一个专题 微观 2020,后续可能运营的形式有但不限于:

  • 专题讨论
    • if-talk
      • 社区成员根据主题内容发表两千字左右自己的看法,通过一种类似“闪电演讲”的方式,对主题内容发表自己的核心观点。
    • 训练营问答
      • 这点确实很难。但可以先利用起已有的训练营把每日问题都收敛到讨论区中,这样肯定会好过在微信群聊这种如此低下的内容沉底方式,但好多少需要大家确定。
    • 技术问题讨论
      • 大部分技术问题都很难激发起讨论,可以认为不会也可以认为没遇到过,但我个人认为是不够通用。如果我们能够脱胎与课设,讨论通用型问题如“优化八皇后问题”等,可能会更容易引起讨论?
  • 校内讨论
    • @李舒琪 给了一个很好的方向。认为可以划分出一个“校内区”去针对性的讨论学校内部的一些事情,如果如何在选课过程中踩坑等问题。
    • 针对类似以上问题,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通用型问题的沉淀,如“如何制作一份突出个人能力的简历”等。
    • @黄永亮 大表哥之前写过几篇“信息科大生存指南”的文章,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周边吃喝玩乐等注意事项,可以延续。
  • 内推
    • 社团已有很多前辈进入了很不错的企业,是否可以维护一份内推资源列表,降低后辈信息筛选精力。

![](/images/qiniu_img/截屏2020-12-27 上午2.14.59.png)

播客

关于播客这件事是我 17 年去西三旗实习路上通勤时间过长偶然发现的一个消遣方式,后来发现没想到居然听播客这件事经常让我在实习通勤路上思考起了我的各种人生问题,后续也做了一个《如果否则》的播客,这个播客最初只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去讲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些故事,做着做着发现其实在某些问题答案的挖掘上可以让身边的同学一起来聊,也就发展成了目前的情况。

目前全网 uv 6000+,经历了单人、双人以及多人的节目形式,发现在不同的主题情景下主播人数对播客节目整体效果影响还挺大,目前也确实在朝着双人以及多人的节目形式前进着。经过几期节目与其他同学的聊天后发现,大家对于用“说”的方式可以带入更多的个人情感,通过语言的魅力去讲述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会让听众得到更大的代入感,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社区后续可以继续沿用已有的播客《如果否则》开展内容,后续可能的运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 人物访谈。
  • 学习生活工作经历。
  • 吃喝玩乐等轻松内容。
  • 技术热点。
  • 大会观后感。
  • 志愿者后感等。

网易云电台:https://y.music.163.com/m/radio?id=527553635

喜马拉雅:http://xima.tv/JvjFMh?_sonic=0

Apple Podcase、Google Podcase 和小宇宙直接搜索「如果否则」。

视频

以视频为主体的互联网产品方向在当下有多疯狂大家也都见识过,同样就不继续展开了。视频内容对于一个社区来说个人觉得是拉近各个成员之间亲近感的方向,如果一个社区只有文字内容会让其他成员觉得很割裂,加上播客后,割裂感降低,提升了陪伴感,而视频基本上把人的最重要的“听看读”三种重要感官体验都照顾到了,对上镜的成员也有亲近感,从而归属感更多。

社区视频提内容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 技术大会 vlog/直播。
  • 志愿者活动 vlog/直播。
  • 实验室日常活动、比赛 vlog/直播。
  • 人物访谈 vlog/直播等。

ifLab Community

目标

给组织定一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非常不稳定的事情,当下社区目标用大师兄的话来说:“学习技术、职业规划”。

准则

  • 不做任何导致社区品质下降的任何形式的任何活动。
  • 不做国家法律法规限制之外的任何形式的任何活动。
  • 不做影响运营团队生活学习工作的任何形式的任何活动。

总结

这并不是什么“创世文”,我知道大部分社区都喜欢做类似的事情,但我们并不想成为贴吧、知乎或掘金,它不需要很大很强很通用,贴吧为何在 PC 时代风生水起而移动时代存活得如此艰难大家仔细想想是能够梳理出脉络的,而 ifLab Community 我们不想因为大而全导致不够专注,不想因为与目前学校和社团本体产生过多的直接联系而变得滞后,这是一件有趣而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