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拍了毕业照,突然有种我好像要毕业了的感觉。之前完全没有感受到任何要毕业的气息,今天看到了大家都穿上了学士服,站得整整齐齐,各种凹造型,感觉出来了。

老师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人格塑造上都对我们起到了很大帮助。在我的大学中,有几位老师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是一些让我变得更加强大的影响。这篇文章主要是回顾老师们是怎么对我产生印象的前因后果,奠定了我的现在(就事不就人)。

侯老师

侯老师是对我当时大一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我对侯老师的第一印象是讲课风格与其它老师完全不一样,语调很轻缓调皮。当时有一门课叫《 IT 工程师职业素养》,具体的上课内容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只记得大概的内容是团队合作、沟通相关。

到结课的时候,每个小组需要做一个小作品汇报团队学习成果,我们组当时应该是做了一个类似「小猿搜题」的学习类产品,还加入了一些社区属性,当然只是一个设想加上一点点的实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做出来。其中的核心涉及到了 OCR 识别和中文语义处理,但当时并未对这部分内容有过太多的深入的了解,只是大概知道需要用到这些知识。

所以小组答辩时就用 Xcode 的 Storyboard 搭了一个初步的界面。结束后就被侯老师怼了一番,其实我很少用怼这个词,因为前几组侯老师都是很平静的进行了沟通,而到了我们这一组结束后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质问:“你们这个经过调研了么?知道这里边的技术难点和思路么?……”,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

看到侯老师说这番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我一个人在台上上很难受,很无助,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后来因为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刺激,导致当天在课堂派上给侯老师发了一段话。刚才去翻了一下课堂派的私信,发现三年前的记录全都在!

三年前的聊天记录.png

其实当时只是大一下学期,很多东西还没能理解得很好,还是很自我,很犟,认为事情的发展与预期发展得不一样就很不开心。

带给我的影响

现在看回去和侯老师的这段经历,实际上给了我当时就要做好技术的一个强心针,我要很努力的去证明我自己可以,同时自己也开始意识到了对技术要有敬仰之心。

马老师

马老师是我当时大一的班主任。在分专业之前马老师在我心中都是一个很宏伟的形象,毕竟这是大学一开始就跟着的老师,而且还是班主任,很多事情杂糅在一起后,依赖性就比较强。和马老师是在大二上学期末做大创时有了进一步接触。和马老师的这一步接触,也让我彻底厌烦了搞学术,很不自由,很被动,而且最终完成的事情让自己也很不爽。

马老师真的太能「说」了。大一那会儿拉了好几个同学一直在办公室里聊到教学楼熄灯。其实我很烦这种情况,不抓重点一顿「狂轰乱炸」,没多大点事儿非得给你扯出一堆大道理,作为大一的小屁孩啥都不知道就只能老师说啥我信啥。

当时的大创找了马老师做指导老师,毕竟是班主任,她也说了如果大家有做大创的想法可以找她。刚开始一路下来挺顺利的,但是 17 年那会暑假我去了「蜗牛睡眠」实习,精力不在大创上,估计马老师是看出了我去外边实习没好好做大创,然后在某一次的见面上说了一些让我感到「恶心」的话:“……其实你现在出去实习啥都学不到,都是在做一些非常基础的东西,没有多大的价值,反而是你的大创是你第一个能够从零开始,自己掌握所有流程的东西,这才是你应该好好去做的……”。

当时我听到马老师对我说的这些话时,我当场就毛了,一直在压着怒火。她根本就不知道我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也不知道我从当时的实习里学到了什么,只是一昧的凭借着自己所谓的「经验」去判断。

带给我的影响

通过跟马老师的这一次大创,让我再也不想做大创,再也不想做科研,再也不想写论文,彻底断掉了我考研的想法。我是真的不想研究生三年都在纠结要写什么论文,能发什么级别的期刊。当然了,为全人类作出贡献我也确实做不来。

陈老师

陈老师是我的编程启蒙老师。他给我们上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这真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上的第一堂与编程有关的课。经过一段时间下来,我用赶在了国庆节之前完成了C语言中的全部语法,学习完了这些语法后再回去听陈老师的课,很多地方就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陈老师的微笑非常好看!我从未如此期待过一个老师的微笑,每次陈老师微笑时都会让我感受到如大哥哥般的温暖。这么看来我应该特别喜欢上陈老师的课对吧,但实际上不是的。

现在慢慢回想起来,我为什么几乎没有完全听完一节完整的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是什么,我学它来干嘛……”,之所以我产生了这种感受,这种授课方式跟我自己曾经所想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几乎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计算机学习的看法。

我现在可以说,按照我校这种教育方法去授课,几乎不会有同学会喜欢通过「上课」去接受新知识。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我也是这样的,刚开学前几周因为新鲜,走神不会太久,发展到后边就变成了偶尔抬个头看看老师讲什么,我懂这个了么?懂了!那就不管了,没懂?那就再听一会,听懂老师在讲什么了也就不管了。

带给我的影响

陈老师是我的编程启蒙老师,在完成陈老师布置的实验过程中,我慢慢的建立起了在同学们中的形象,被派去解决同学们在编程方面中的问题。

我能够为同学们解答疑惑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有信心继续坚持努力学习好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毕竟万事开头难,把头开好了,后边的很多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

丁老师

丁老师教了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实践(C++)」的课。说实话,这两门课我也没认真听,甚至讲到了 C++ 一些细节的实现,我也毫无兴趣,不知道老师讲这些的意义是啥,但是考试也正常的通过了,也就不了了之。

在「面向对象程序实践(C++)」的第一堂课时,丁老师直接先跟我们说了课程要求:“你可以一节课都不来,但是如果你考试没过,别说我没教好。”,“…最后的实验要求分为两种,第一种按照实验要求来,完成「哈夫曼编码」、「平衡二叉树」、「二叉搜索树」的实现;第二种,先实现一个扫雷,然后实现一个带初级 AI 的井字棋”。

看到课程要求后,我心跳开始加速!我直接略过第一种实验要求,下课后直接去了图书馆开始做第二种实验的第一个要求——完成一个扫雷!那天下午真是写得我异常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和 iOS 结合在了一起。

下次课之前,我提前去找了丁老师查实验,他直接说不用查了,下午让我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怎么做的。当时我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给整个大班的同学讲述我的实验!当天中午午饭都没吃,疯狂的做 keynote。

到后边也完成了带 AI 的井字棋,但是一直拖到了最后才去找丁老师查,老师跟我说也不用查了,你的水平我了解,直接过。

带给我的影响

丁老师是一个神奇的人,他可以对有些同学完全不查实验,也可以对有些同学在查实验时直接骂哭!很多同学都说丁老师「对码不对人」,但是我想跟丁老师说的是:“老师,你这样是找不到女朋友的啊哈哈哈哈!”

丁老师在稳固我在做 iOS 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在上「数据结构」这门课时,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排序算法」这一章遇到了过于抽象很难理解的问题,我就想着做一个「排序算法动画」的 App 来帮助同学们学习,但是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阻断性的问题,因为算法执行时间很短,我的动画根本就无法执行,询问了丁老师后,他跟我说他在实现这个动画时加锁了,排序一次后,绘制一次。

我当时再次醍醐灌顶!这个问题当时我完全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就是那种想破脑袋也不知道往这方面去想的情况,经过丁老师的这波指点后,对我后续在做其他有趣的东西时,视野开阔了很多。

刘老师

刘老师教的我「软件工程」,刘老师上课非常非常好玩,刚开始我对「软件工程」这门课是抱有很大的学习欲望的,也做好了认真学习的准备,谁可想几堂课后我就发生了转变。

如果你是第一次上刘老师的课,刚开始前面几次会觉得“哇!刘老师经验好丰富!经历过这么多的项目,做了这么厉害的事情”,但是上的多了以后,刘老师就暴露出来了自己见识短浅的地方,中间经历的事情就不展开说了,其中有一件事让我从此再也没认真听过他的任何一次课。

刘老师还教了我「模型驱动」这门课,我不太记得到底他是在哪门课上说过这个事情了。当时是 17 年三月份开学,那时小程序刚刚出来,不过只面向企业开发者内测,不知道刘老师从哪看到的消息,当然这个消息也是当时的科技媒体所大肆宣传的。刘老师上着课突然来了一句:“现在微信小程序出来啦!那些做 APP 的都要死啦!没有活路了!”

我当时本来刷着知乎呢,听到刘老师说的这番话,整个人都惊呆了。如果他要是大半年后跟我说这个事情,我还能稍微理解一点,可问题是当时微信小程序还只是面向企业用户的内测阶段啊!您写过小程序了么,就敢口出狂言?不知道刘老师现在反观两年前说的这句话心里是怎么个感受。

带给我的影响

刘老师给我上的这几门课,让我知道了原来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差距是如此的大!而且也让我看到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去看这个世界是多么可怕,反正预言「APP 将死」这件事,是直接导致了我对刘老师的技术和学术能力下降不止一个档次,虽然他是国内「模型驱动开发」这门课的权威。😃

同时也因为刘老师的这件事,让我在微信小程序面向个人开发者开放后的那个学期的期末,本来是要复习考试的,却因为太兴奋用了两个晚上直接入门,写出了一个 iBistu 的小程序原型。嗯,考试也挂了。

张老师

张老师教了我「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实践」,其实教我「操作系统」的时候我还是规规矩矩的完成作业,但是到了下个学期的「操作系统实践」时,我当时已经拿到了滴滴的实习 offer,跟张老师说了这件事,“老师,我按时交实验报告,一个实验都不会拉下,但是这个课我就不来上了,我要去实习。”,张老师非常不配合的跟我说了,“xxx 也跟你一样这么说,不来上课,交实验,我都不愿意…”。

woc(我不得不爆个粗口),我当时真是醉了!第一次见一个老师情商如此低的!张老师这意思是:xxx 同学这么优秀,我都不愿意让他不来上课只交实验,就你这样,你还跟我在这说什么呢?

不过我确实承认,xxx 同学确实很不错,但我不羡慕,人各有志。但张老师如果直接咬死说学校不允许,那我可能还会找个同学替我点个名,但她直接拿其他同学来和我做了比较,而且这种死板的学生思维还延续到了「老师」身上,气得我当晚给张老师发了一条巨长的短信,语气很不友好,总之就是把我当时取得的一些成果全都列了出来,没想到张老师居然给系主任转发了这条短信,第二天系主任给我回了电话,“学院默许你出去实习,但以后对老师不能这么说话…”。

带给我的影响

通过和张老师的这件事,现在想起来,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未来做强硬的坚持吧。其实我当时也挺纳闷的,我们这个非 211 985 双一流的专业,还北京市属的末流一本,自己刚大三的学生有能力出去拿到 TMD 的实习机会,为什么会做如此阻拦?这件事情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难道还认为自己是「北大二分校」?😃

郝老师

跟郝老师的接触是大三时的「移动应用开发实践」,当时这门课虽然打着「移动应用开发实践」的名头,却只允许写安卓,而且这门课只有两周的时间噢~首先从时间成本上看,我个人认为两周的时间根本屁都学不到,连皮毛都没有,快速入门然后快速遗忘,还搞得现在有些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学过安卓」并且「能够写安卓」。

当时我刚结束在「蜗牛睡眠」的实习,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从 0 到 1 基于 Cocos2d-x 完成了一个射击类小游戏。这门课我一节课都没有去上过,因为我明确的知道不会「学懂」任何东西,因为从时间上看就注定了「学不懂」任何东西。

最后我把这个游戏交给了郝老师,聊完我这个游戏后,郝老师表现出了不屑的表情,从这个表情中我就知道了他并不理解完成这个游戏对我的帮助是多么的巨大。

这个游戏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参与了一个产品是如何从 0 到 1 设计出来的,如何沟通 UI 和动效,如何跟后端对接,如何跟各大开发者平台对接,如何做屏幕适配,如何思考游戏到底怎么样才好玩,如何设计一些提升用户体验的地方,如何利用 iPhone 的硬件能力提供更好的交互。

可以说,因为这个游戏,让我对游戏开发、独立游戏和游戏本身有了一个很大的认识,导致了我在以后玩游戏时有了一个不同的角度,当出现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时,会去主动的思考这个地方为什么有趣,开发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个动效是怎么实现的等等问题。

但是郝老师当时还是认为他给同学们设计的「计算器」和「单词本」是一个要大大优越我的这个游戏,我也看了其他同学通过实验检查的 app,真的是不堪入目…虽然我一堂课没上过,但我从未见过一个安卓 app 能写成这个样子,各种乱七八糟的设计模式杂糅,噢!不,没有设计模式,各种稀奇古怪的 Activity 调用和传参。

这也让我明白了,不要试图去说服一个已经对自己有偏见的人,也不要去理会一个已经形成某种固定观念的人。当时因为我不去上课,也不去做分享,说到分享这个事情啊,就更好玩了。当时我在准备社团的招新讲座《移动应用 101》,根本无暇顾及这种到课堂上分享加分的事情。

郝老师在微信上跟我说了:“因为你不但没来上课,并且也没有给同学们分享,你的平时分会很低”,我辩解说:“昨天晚上我在 xxx 教室给同学们做了《移动应用 101》的新生讲座”,老师直接怼了我:“我没有看到!其他同学也没有看到!”……

带给我的影响

跟郝老师的这一波接触呢,让我对安卓又厌烦了不少,感觉老师们都在拿着一个死命令去看待一些变化的事情,只要你跟他的想法和初衷不一致,总会给你不愉快,真的是太奇怪了。

从此之后,我几乎再也没有认真对待学业,敷衍完考试就完事,都大三了老师们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到我身边的这些同学每天的状态,心痛不已,但是吧,你也不能把这些事情说破,毕竟大家都是同辈人,很多事情说了也没必要。

曾老师

曾老师是我的大师兄,可以说我的大学四年都因为他我才变成了这样,他是我的恩师,是我的大学的引路人,是我大学的孔明灯。

我觉得大师兄之所有跟其他老师有如此大的不同,是因为他并没有进入「圈子」里,我发现大学老师们是一个迷之自信的人群,总认为自己是最 nb 的那群人,总认为自己所做的那些东西是最有价值的,总认为自己是走在人群中前 20% 的人。

你要是说做出了领先多少年的科研成果,那你说啥就是啥,可问题是科研没啥进展,课也不好好上,某个老师讲 java 环境配置讲了整整一节课,90 分钟的课我可以用十五分钟讲完。没有任何开发经验居然来上「企业级软件开发实践」,我真是惊掉了下巴!

跟大师兄开始接触是我成为了正式参与社团管理开始,在成为参与社团管理之前与大师兄的接触非常非常少,只从一些学长的口中得知,大师兄是怎么怎么样的一个人,我校怎么还能有如此帅气的老师!

但是后来慢慢的接触多了以后,发现大师兄真的是大师兄,解答了我很多方面的问题,跟大师兄一起做些好玩的事情一点都不会觉得浪费生命,正是因为跟大师兄一起玩耍,打开了我对后端开发的大门,正式让自己爬进了全栈开发的坑。

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在前段时间我拿到了 WWDC 奖学金,但是去美帝一趟的机票一点都不便宜,就算提前买也要四五千,大师兄二话不说直接帮我付了。其实这个钱我也不是付不起,但是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了人情味,换句话来说,WWDC 奖学金其实也可以算是我对大师兄的一个反向报答哈哈哈~感谢他对我的栽培。

拿到 WWDC 奖学金这件事我对系主任也说了,因为当时填写申请资料时需要填写系主任的信息。其实我刚开始都没打算跟学校申请什么东西,因为我对学校已经到了完全不关心的地方了,但是系主任直接说挑明了说,“因为已经过了学校申请外派资金的时间了所以不能帮你申请协助资金…”等等的事情。

这么一说,让我直接想到了华南农业大学知道自己的学生拿到了 WWDC 奖学金后,立马以最快的速度申请到了奖学金,并把这件事情上升到了招生办的地位,我很难想象这所学校既不重视学生职业发展、也不重视科研、也不重视学生比赛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更何况这还是 WWDC 奖学金啊!据我所知,有同学因为拿到了 WWDC 奖学金,申请了哥大、CMU 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后来还是大师兄说这个事情我们要推动一下,宣传一下才硬是「强行」宣传了一波,其实到最后我都准备禁止所有与学校沾边的宣传工作,因为当那些曾经对我有「意见」的老师们知道我拿到了 WWDC 奖学金后,再说句难听的话——嘴脸都变了,知道你是谁谁谁后,一改往日,我真是呵呵呵呵呵呵了。

大师兄在我大学四年里的人格塑造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步,他总是能够在一些时候给我一些能够引发思考的观点,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给我最大的自由去按照我的思路去展开,这点和其他老师们真的真的是太不一样了。

带给我的思考

如果我的大学没有遇到大师兄,我将会很遗憾。

后记

我对这个学校、对这个学院、对这里的老师们没有任何感情,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的在我的一些大学重要的节点上坚持了他们的看法,我之前一直认为「好好听老师的话」对自己在学业 上的成长会比较好,但现在已经 9102 年了啊!如果说十年前、二十年前这么做我还能理解,确实那个时候的外部环境也不友好,但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各位老师们难道就不对这些连简历都不敢投给 BAT、TMD 的同学们感到羞耻吗?

我一直觉得这里面的问题很大,有非常大的问题,三番五次的跟某些老师反映过这些问题,就是不听!以教育体制改革阻力很大为由通通拒绝,好的吧,那您自个儿玩去吧。

ifLab nb!(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