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llow | 1.0.1 版本开发记录
1.0.1 版本中终于闭环了,既可以看到自己的数据也可以分享出自己的数据,对产品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升级,稍微往自己的品味前进了一步,也学习到了一些奇技淫巧。之所以区区一个小版本拖得如此费劲主要是年中期间一段时间里调整状态,问了自己不少问题,现在一切都过去了,重振旗鼓!
过去半年
大半年过去了,自从 1.0 版本发布出去后自己也思考了关于这个产品很多的事情,最主要的是意义和价值。对于我来说意义从第一篇文章中就可得知,只是我一直在找除了我之外对他人的价值,毕竟之前做的东西也基本上都在服务于自己,想要服务于他人,必然考虑的问题不同。好在身边的小伙伴们都非常给力,前前后后找了 10 个种子用户,没有听到说“PFollow 这个 app 有什么意义”之类的评价,更多的是“做的比系统相册好”,“有感受到一些东西”等。这些感受与我自己在做用的过程中大体是一致的,很开心能够传递出这种感觉。
过去半年在生活和工作上变化较大的是我的状态,在 7、8月的这段时间里我遇到了继 18 年后的第二次重大的状态调整。当初 18 年的那次状态调整是因为纠结工作和考研,这次的状态调整是继续工作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继续工作好理解,无非就是按照现有既定的框架,跟随公司这个大组织框架下调整自己,让自己更加符合在这个框架下做事的风格。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只是创业这么简单,创业只是其中的一个解法,可能并不一定是最佳解法,我还在寻找毕比较适合自己的破局方式。
至少在目前的这个阶段来说,一直通过上班这种方式来工作不是最优解。不是不喜欢这家公司,更不是不喜欢在这种公司里做的事情,纯粹是想要另外一种可能性。我一直拿“如果明天就死去,我会遗憾什么?”来鞭策自己。经过几年的鞭策,从一开始的没有好好的体验、感受过这个美好人世间,到现在变成了有没有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把自己的状态和家人们都说了一遍,大家都非常理解我,并支持我的做法,尤其是女朋友,很欣慰。给自己定下一些关键节点后,状态也慢慢的调整了过来。
因此,开始回归写 PFollow。
版本变化
新版本最大的变化是视角,从原本的平面世界地图变成了地球视角。这一小小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体验差异。可以有一种近乎“神”的视野,去回顾你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点点滴滴,也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种脱离平凡的生活,稍微思考一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生终极问题。虽然这个思考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没啥意义,但我总觉得提前一些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坎坷,这也是我自己前几年疫情时间里上下求索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一些共鸣。
而照片详情页 1.0 版本做的实在是粗糙,只是满足了产品链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罢了。在新版本中稍微好了一些,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环从体验上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增加了地图模块,和外部的地图产生了连接,用户不需要反复进入/关闭详情页来查看位置。并且也支持了照片和地图模块的放大查看,但交互上还是缺点灵魂,先有再好,期待下一个版本的变化!
从“去留”这个 app 中学习到了一点,虽然 PFollow 和去留的产品定位完全不同,但展示出一些必要的关键信息可以多给到用户一些“感觉”。因此在照片模块上加上了拍摄设备,在地图模块加上了海拔数据,一些朋友的实际体验下来,看到自己当初拍摄的照片设备还挺有意思的。下一个版本中可能还要进一步挖掘可展示的信息,甚至恢复“密语”功能。
除了展示用户设备里的照片标签点数据,最好是能够进一步提炼出一些额外的第二层数据,否则就显得比较“平”。在新版本中,虽然受限于 MapKit 的反地理编码能力,大批量 gps 数据查询时会被强制限流,只能等待什么都做不了。这个限制在“一生足迹”里也存在,提示用户需要等待最少两小时,且不要杀掉 app。如果是使用国内地图厂商 SDK 里的接口或者自建服务查询会非常快,类比携程、马蜂窝的做法。大家都是获取用户照片数据的 exif 信息。目前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好思路,只能等着,可能后面做 andriod 版本时切换到国内地图 SDK 会有好转吧。
换一个思路的话,那就是已经拿到了用户所有照片 exif 信息里的 gps 数据,再结合一份中国省份地理区划 gps 点位数据,就可以明确出用户到底去过中国哪些省份和地区。不清楚大家是否和我一样有这种想法,之前也有分享过,我曾经梦想在自己 25 岁之前走完全国所有省份和地区,但直到现在还差 6 个。通过携程可以结合你的出行数据检索出来,但不够精准,如果你买了交通票但退票了,携程也会认为你去过。远不如通过实打实的照片数据来得准确。
因此我逛了一圈 github 关于 iOS 上的中国省份地图组件,确实发现了能用的,但已经是六年前的 OC 代码,和现在 SwiftUI 技术栈的 app 完全不合。仔细研究了下实现,发现居然是找了一份中国省份地图边界 gps 点位的 json 数据,结合贝塞尔曲线自行绘制的!本来洗漱完毕都要上床睡觉的我立马来了精神,果断开始 vibe coding。一小时后,大体框架落成。
前面说的都是“吸入”,如何把内容导出或分享到 app 之外也是之前 1.0 版本里所欠缺的。假设用户在 PFollow 中通过浏览标签点发现了一些有趣、充满回忆的照片想要分享,只能通过截图的方式。但通过截图的话就脱离了 app 本身,用户只是简单的截图丢到其他 app 里分享,看到这张图的人根本不知道从何而来,因此在新版本中也做了自定义分享,当然也不会禁止用户截图,只是通过我们新版本里自带的分享能力,可以更好的组织分享的内容,并带上 app 标识符,勉强算得上是导流的一个手段吧。
至此,其实新版本就基本上做好了,弥补了线上版本的粗糙质感,现在看起来至少完整了一些。但用久了总觉得有些怪怪的,没有每天打开的欲望,或者就完全没有多用几次的欲望。这里自然而然能够想到的点就是加上“推荐算法”,每次打开 app 后根据某个推荐逻辑给用户找到某张照片,俺也是这么做的。确实会比没有更好一些,只是目前是非常简单的纯随机算法,没有一点感情。
备案!是的,为了能够让 PFollow 新版本正常上线,我需要备案 app,其实已经被下架长达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国内备案 app 我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花了 850 元买了新的域名 pj.studio,然后花了 99 元买了一年的服务器,接着再备案域名,最后备案 app。这一趟下来,半个月又过去了,刚好用这半个月的时间算是给自己上了个 ddl,在最近终于彻底结束了新版本的开发。
最后一点,关于启动图和新 logo。实不相瞒,1.0 版本的 logo 我是直接套的 PixelMator app 里的模板,只是多加了一行文本和彩条。一开始看上去还凑合,感觉还挺新鲜,但忘了是谁跟我说了一句话“这 logo 看起来像是个约炮软件”,我就越看越觉得奇怪,越看越难受。因此,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新 logo 也就做好了,这个白圈橘底的标志如果你细心的话会发现其实就是 app 里的标签点。白框上还有一圈小字:
PFollow App was created by PJHubs in 2018. We just focus on what we love and wait for it to grow.
总结
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和学习到的东西没有练兵场,很多东西我们习以为常后会有惯性,认为这样来一下那样来一样就做好了。实际上这里面有非常多的细节,就算有了 AI 的协助还是需要人工介入。除了把在日常工作所学到的东西找个地方再验证下外,提炼自己过去时间里积累下来的品味和思想,去验证这些东西是否能够获得共鸣和付费,这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关于下个版本的规划也有了,但最重要最核心依旧是付费点。截止到目前为止 PFollow 还是没有商业化的地方,下一个版本主要重点在这,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值得大家付费的地方!这里最简单最省事的操作直接卡一个下载付费即可,曾经也打算过就这么做了算了,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算负责任的做法。用户还没有体验试用过,就必须要先付费再使用,更何况大家也都清楚软件开发和维护不是一锤子买卖,这里面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我还没彻底想清楚。
对了,前面说到的新域名是我新开启的“品牌”——PJ.Studio。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一直用 pjhubs 这个昵称活跃在网络世界里,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未来接下来的十年中我喜希望新开启的 PJ.Studio 可以进一步的拓展我的边界,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汇集我过去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沉淀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做出各种有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