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卷
最近感觉大家都挺着急的,也感觉好像东亚三兄弟这么多年专给卷大方向,底下的人都要给卷死了。再加上刚好自己最亲近的人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以及去年自己的 mentor 的一个女生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深感欣慰,遂作此文。
先说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我亲爱的她终于在我再次去广深出差期间做出了一个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大的决定,但站在她的角度来看可能仅仅只是被 push 了一把顺势而为罢了。虽然说我只是在以身作则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不管怎么绕我都是在大学里学习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但她却对这个专业毫无乐趣,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当初的信息筛选不足,觉得后来可以通过计算机去当警察,真的就是原话。
但那时的我并不好表达什么,虽然我觉得可能大概率成不了,但实际上她本身学的就是计算机,但对计算机却提不起兴趣,奇怪的是学习成绩居然不差,这就让我比较匪夷所思了,如果一个人对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但却能够把它做好,那这个人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正在做事?可能有些人真的有这个能力,我是真不行。我每次被逼迫做一些自己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事情只会越做越差,只会最后让自己 emo,毫无成就感、满足感。
但我还是不死心,因为不想让白白浪费这几年的大好时光,遂决定让她试试自学 web 开发,刚好 web 技术栈这种对设备要求极其低、反馈感极其高的事情非常适合她随时随地展开学习,也与此我我发现了 freecodecamp 这个东西,刚开始学的那几周,因为 fcc 的闯关机制会给人一种错觉,会让你觉得你一关关通过后让你觉得自己非常合适做这个工作,但实际上 fcc 仅仅只是一个敲门砖,给你领入了 web 开发这个道门,进门后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还真得靠自己。
就这样,几周她放弃了。原因也很简单,通过短短的几周时间再次证明了自己完全不适合做程序媛,完全不习惯使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debug 的过程比较通过,一些逻辑我觉得理解后脑子就像是雕刻进去了,每次回忆起这个概念,立马就会浮现出这个数据结构甚至是这个能力的“图片”。这样的话,那她就遇到了一个职业生涯上的第一个问题——毕业后我也要去做什么。刚开始我也不清楚,因为我只能把握住自己的专业相关,我自己探索出了一条非常稳妥 & 复利极强的路线,但对于一个是计算机专业却又不喜欢计算机工作内容的人来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为好。
事情的转机就发生在了她发现自己还是很喜欢画画,并且当时在一些学生组织里承担了大量的海报制作工作,我开始引导她“反正现在工作这么容易找,不如我们去试试设计师相关的工作?”,一拍即合,她开始往设计师的方向去努力,但说到设计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甚至是设计理论她也仅仅只是有些懵懂的概念,所以后来还真找到了一家做 web 平面设计的实习时我还挺惊讶的,而且眼看着她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自洽的程度远超当初的自己,甚至毕业时加入了当时的教培领域几大独角兽之一。
就这么过去了几年来到了现在,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她逐渐发现不管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在工作上做得有多么成熟了,总是能够被 leader、被小组长一针见血的指出缺点,刚开始我以为是正常的,就跟我们去看同事的代码一样,不管对方写的多好,你总是可以找到一些“问题”。但时间久了,换了几家公司后,发现居然还是同样被 leader、被小组长说了一模一样的问题,开始觉得是不是我们真的有必要去加强下设计的基础概念的学习,但这个事情我也只是藏在心里,因为虽然是亲爱的她,但实际上还是得自己来 push 自己。
最近她终于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我非常开心的看到她能够迈出这一大步,当事人让我未成既定事实之前不可透露任何消息,我们就静待佳音吧~
这第一个故事我想要说明的是,人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轻易听信他人意见或者任由自己残缺的认知去判断一些事情,而不多加辅助信息,真的有可能会绕一大圈才意识到可能当初只要在做那个选择时,选 A 而不选 B 就好了。只有在选对了自己自己的方向后再 all in,复利模型才能够跑得顺利。
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今天早上起床刷票圈,发现了去年校招入职的一个女生(也称为“她”吧)拿到了坡县的 offer,准备过去工作,并且还附带上了一些自己过去这段时间来的总结和思考。我看到这条朋友圈后感到了深深的安慰,她总算是跳出了这个怪圈。
在去年我还在广州封闭开发时,她要转 base 到北京,因为离家近被妈妈老是催快点去北京离开南方。leader 顺便趁着我们北京 team 都在广州的时机把她转 mentor 给我,让我来带她,当时我其实还挺意外的,首先是为什么在广州深圳发展得这么好,一定非得要离开北京,因为她的大学就是在这边就读的,离开一个已经熟悉了很久的环境去到一个模式的地方仅仅只是被家人催的急,我觉得是比较奇怪的。
但当时这算是我第一个 mentee,虽然系统上并没有显示这个关系,后来觉得可能也正是因为没有明确下来这个关系,导致我后面对她不是特别上心,这是我的问题。确定要转 base 后她就加入了我们封闭开发的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接触下来,我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她对目前手上正在做的这块事情没有感觉。一个人做一件事事情有没有感觉可能当局者迷,但局外人是很明显可以跟你通过聊天和交流中发现的,但说实话一直到组织上最后一次判断是否劝退她时,我都一直在想组织上挽留,“可能她只是校招生,也比较慢热,需要再多给一些时间去熟悉”,但 leader 却给我说了一些她的情况,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校招生,首先是已经工作过,其次是研究生毕业,再加上学历比较好(吊打我),本身要求就是要高一些,结合实际情况上来看,并不符合当初的预期。
说到这里其实我也就明白了,不再做太多的挽留,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发现不清楚为什么总感觉脑子像是被堵住了,很难理解你说的东西,但我说的这些东西完全就是业务的,根本没有涉及到底层实现。刚开始我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的沟通方式不对,后面更换了好几种方式,甚至直接上手写代码给她看,告诉她这里应该这样,为什么不应该这样,遇到的问题如果你觉得对自己的帮助比较大,判断出后面可能会再犯,可以新建一个云文档都记录下来,建好索引方便自己后续多次翻看等等。
我几乎已经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了她,但后来我去做别的事情,她的人力还是继续保留在原先的项目中,开始与其他同事产生交流后我才发现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是大家都觉得和她沟通上有问题,有些东西反反复复说好几遍下次还能继续问。我能理解她,所以每一次 one one 说到她的情况时,我总是在让组织上再等待一会,最后争取到的机会是年终绩效的时候再看看,只是没想到这么一看就真的再见了。
回过头去看她写的需求,写的文档,写的代码甚至是日常的工作上沟通,都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她很努力,甚至是团建时都因为事情没有处理完而拒绝了,虽然当时看到了这些情况,但我真的没有冒出她不适合这个岗位的想法,如果她真的不适合,我们要如何证明她的计算机学历背景如此强却应付不来工作呢?
那段时间别说是她了,我自己都很 emo,我首先是陷入了“学历怀疑”中,再者是陷入了“女性到底适不适合这个工作”的讨论中。她的工位当时就坐我旁边,我每天都能够感受到她的情绪,几乎每天下班最晚的人也是她,如果只是一段时间也就罢了,但实际上却是一直都是这样,每个需求写得都很痛苦,看着是感觉很难理解到具体要做的东西。
所以今天早上看到她的朋友圈现如今发展得如此的好,首先是感到安慰,虽然我只是个半路出家的 mentor,但那段讨论的时光还是令人怀念,如何把一个问题换多种沟通方式去表达,其次是她开始看开了,从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她已经开始走上了自我反省的道路,从字节离开后去了拼多多,工作时长很长,每周六天,但就算是这样还是明确了自己的内心所向,知道什么东西是适合自己的,知道去追求更好的,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像之前那般要转 base 离开南方去北京是因为家里人让离家近一些。
第二个故事主要是想跟大家说,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大家认为你的不好认为你有问题,此时就要引起自己的注意了,需要仔细分析到底是自己真的不好还是仅仅只是选错了方向,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有些人适合做这些事情,有些人就是不适合,但如何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事情才是需要一生都去求索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