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终于来到了这个自己朝思暮想的地方,听到过太多关于它的故事,看到过太多属于它的表演,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依旧有非常多承载了自己少年时叛逆的印象,不管是山鸡还是陈浩南,抑或是铜锣湾扛把子或中环公司饭,总是能够让我在不经意想起这座城市时随意冒出一个绝妙的画面,那是属于这片土地的画面,属于自己少年时的回忆。
起因
想来香港一直都是我长久以来的念想,古惑仔、林正英、周星驰……虽然我并不追星,但我特别喜欢的就是林正英的僵尸片,这几乎是我对香港电影的最佳印象,只要电视里在放我认识的那几个香港演员的电影,不管放的是什么,都会立马放下遥控器,一直看到结束。
最可能去成香港最近的一次是19年春节,回老家过年办好了港澳通行证,但非常可惜的是我并没有给自己安排一次毕业旅行,没有把这些地方都给去了。回想起来当初所以没能成行的原因也很简单,最主要是没钱,其次是入职时间要求得太紧。我记得6月30日应该是毕业生彻底清空宿舍的最后一天,但是我7月7号就去办理入职了,如今四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办理入职的时间早一周晚一周毫无区别,甚至只会让自己增加许多的惆怅与更多的遗憾。
再加上 19 年底时“反送中”事件里香港再一次浮现上我的脑海中,当时对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诧异,没想到自己可以如此这般见证历史(但实际上再过几个月还可以直接参与历史三年),所以呢,对香港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今年上半年5月份时我得知自己会来到深圳出差,脑子里又冒出了去香港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随着出发日期的临近越发的强烈。但那时我的港澳通行证早已过期,原来的通行证也早已被不知丢弃到哪,如果需要去补办和续签的话,时间上完全来不及,也就作罢。第一次来到深圳后,我几乎每天都会往深圳湾附近跑步,远眺着对面香港天水围地区,从来没有觉得香港离我这么近,稍微努把力,游个3公里就到香港了。
最近我自己再次来到深圳,这回我准备好了所有东西,准备好好的来一次漫步香港。
计划
原计划是周五晚上下班立马到香港,先感受一下夜景,周六早上再早起去吃早茶,把新界这一片都给走完,周六晚上感受维多利亚港的魅力,周日一整天都在港岛上继续走,预计这两天会走将近50公里左右。
但一切的变化就出在了香港的住宿远超预期,我原本以为500元能随便将就一晚,没想到500元的酒店在香港几乎等于城中村小旅店,又小又破,卫生状态非常令人担忧。后来因为实在是太想住一晚好好的感受一下香港夜景,把预算提高到了1500(协议价),想着这回总能当一下“人上人”了吧,确实可选酒店的范围就来到了希尔顿之流,但仔细一看评论,居然还是不值!评论里的差评都是3000多价位住的,可以理解差距之大带来的愤怒。
思来想去我也就放弃了,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决定。周六早上到达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晚上21点回到深圳北站住一晚,周日继续去香港。
轨迹
从深圳北站出发到达香港西九龙站仅需20分钟左右,出关全程仅需刷身份证和港澳通行证,再录一个指纹即可。从内地关口到香港关口仅仅只是地上画的两条线,见到了穿着淡绿色警服的阿 sir,并且马上就是换成了繁体字,我一直走到“柯士甸”站出来后,才感受到了原来我已经到了香港!红色的的士、道路两旁的建筑、右驾驶的行车、小小的道路……我站在一个街头的红绿灯处久久不离,我真的到香港了!!!
不知道大家对香港的印象的怎样的,从柯士甸地铁站出来后我就一直在寻找印象中的香港街景,因为此行我还想给印象中的香港拍一套照片,来彻底满足心中对香港的印象。我先是来到了“佐敦”,立马就对眼前的街景拍个不停,没想到“澳洲牛奶公司”这家店就这么出现在了面前,晚上的时候我还经过一次,这两次经过这家店都排了长长的队伍,从里面冒出的香味一直在刺激着我的味蕾,但因为排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也就作罢。
顺着佐敦站一直往南走就来到了“尖沙咀”!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印象中的地名,我就这么一直站在街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走着走着,感受回忆中的印象。尖沙咀继续往南就来到了维多利亚港,原本打算是周日才去港岛,但我稍微绕了绕,纠结了一番后还是坐“天星小轮”去到了港岛。在等船的过程中我听到了这么一个说法,“世界上与香港一般繁华的地方有不少,纽约、旧金山都是,但跟香港这般繁华再加上这片海,那全世界确实只有香港才有”,听到这段话,我好像更明白了一些,有时候“时势造英雄”真的得看命。
船一靠岸,就马上开始下雨了。本想去看看“金紫荆花”,现在就只想着去吃正宗的“香港中环公司饭”,但没想到下船来到港岛后着附近的行人交通实在是绕,我原本打算是不准备坐任何公共交通来替代我从 A 点到 B 点,除非是体验(比如叮叮车)我只能一路绕行到“铜锣湾”。当我自己通过 maps app 确认就是站在了铜锣湾街区下时,我马上就给女票发了个定位和截图,“我来铜锣湾找山鸡哥啦!”。是啊!多是 90 后的回忆啊!“铜锣湾扛把子”这个称呼一出来,完全就击破了我们记忆的枷锁,瞬间拉回到少年时期。
实在是太饿了,只能随便找了一家牛杂店点了一份“招牌五宝饭”,我本身只是想随便吃一点填填肚子,没想到就这么随便进的一家街边小店随便一点的五宝饭都能如此的美味,虽然大概率是有太饿了的原因,但实际上香港街边饭馆很难踩坑,盲吃应该是无所谓的。
吃饱喝足后我继续在铜锣湾逛了逛,看到了叮叮车的超大站台,冒出了一个想法“要不然直接坐叮叮车去坚尼地城,让从港岛最西边再走回到最东边吧!”,但我连续等了好几趟叮叮车都没有找到能够去到坚尼地城的班次,只能选择“石塘咀”的班次,后来才发现原来去坚尼地城是每小时两班,地图上看实际上并没有多远,但硬生生被弄成郊区。
叮叮车的收费非常实惠,不管你在哪里上车,哪里下车,统统都只要 3 元港币。还在深圳时我就查好了资料,港币现金是一定要带的,八达通也是要买的,而微信支付宝则是可有可无的。但我实际体验下来,仅仅只有在坐叮叮车的时候会感到没有零钱会比较难受外,其它任何场景下都完全可以不用换港币买八达通,仅仅只通过微信支付宝即可,因为真的只有极少的店铺只支持现金,如果你下次去香港要呆好几天,那就在手机上开通一个八达通的 NFC 电子卡即可。我这次一天的香港之行,整体下来只花了 150 元港币,大头还是午饭和晚饭花的比较多,但我原计划是港币 200 元 + 八达通 100 元,周末两天正常吃喝纯看景和人文是完全没问题的。
在周六那一天里我总共坐了两次叮叮车,第一次时新鲜感非常足,在顶层视角看香港街区非常非常有感觉,刚好还是下雨,看着在雨中漫步的行人,配合香港花花绿绿的街道,好不惬意。但第二次时我刚好赶到了晚高峰,不管哪一趟叮叮车人都超级多,叮叮车人一多劣势就出来了,上车得从车尾上,下车得从车头下,人一多,你就得从车尾穿过人群到车头,挤着过去,非常不友好。叮叮车本身就比较窄,再加上人一多,车上的狭小的空间实在是令人感到窒息。但如果人少的情况下,从叮叮车顶的视角观察香港街区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到达石塘咀后,我原本就是打算一路走到坚尼地城去的,但再仔细看了看去坚尼地城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冲着站在篮球场围栏边上排海边,初次之外并没有太多特色的东西,遂打算直接开始向东一直走到北角,到达北角后再坐渡船到红磡。
我觉得极具香港特色的街区就在中环,尤其是“中环街市”附近,这里不光是有我非常喜欢的华人摄影师“何藩”拍摄地,更是我们对香港白领最初认知的地方。拥挤的街区、熙熙攘攘的人群、灯红酒绿的生活等等,这些东西无时无刻都在敲打着我。香港的街道确实真的非常小,司机开的车也非常的快,但是行人绝对算不上是遵守规则,我甚至觉得某些内地城市遵守交通规则的程度远超香港,之所以有这个感受存粹是因为如果行人不让车,在某些内地城市是必须让人的,比如最近的亚运会举办城市。
在这一路走来,我发现香港最大的不同就是包容度远超内地任何一座城市,甚至说是拉开好几条街完全不是问题,这种包容度是完全可以立马感受到的。虽然看着每个人都很忙,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绝对不是那种冷漠,大家都很坦然。当然啦这也跟香港自身的社会制度有关,也不必讨论得过于深入。比较神奇的是终于见识到了当街拉选票的场景,12 月 10 日是香港区议会选举,只要是个街头人流量多的地方就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选举牌,甚至还有议员当街发传单,可以去合影交流。除此之外不光是从“人”身上感受到包容,从环境上更是能够感受到包容,首先是人民的日常生活便利程度,之前听播客说香港的外卖行业并不发达,而且老板是推荐外卖自取,还能因为你自取外卖而优惠几元。
刚开始我还觉得挺奇怪的,后来才发现真的只要是居民区就不会没有好吃的,随便一家都可以满足胃口,价格我也仔细对比了一下,如果换算成人民币的话,一份套餐确实有点贵,比如我午饭吃的“招牌五宝饭” 60 港币,人民币相当于是 56 元,晚饭吃的“金牌卤水鸭” 45 港币,人民币相当于是 41 元,会比内地同样是街头小巷里的饭馆贵上至少一倍,一般就是 20、30 多。但后来还了解到有一个这两年新起的吃法,“两送饭”和“三送饭”,本质就是我们去便利店里吃的“一荤一素”或“两荤一素”,在香港两送饭是 20 港币,三送饭是 30 港币,这么一对比的话,其实两边对于工作日便餐就基本差不多了。
对比之下我人生唯一一次手动投票还是在学校里,完全不知道自己投的人是谁,长什么样,是做什么的,目前在干嘛,有什么政治诉求,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完全不知道,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把票给投了,虽然有一些比较“开智”的同学投了弃权,但后续无一例外都被辅导员给找了,当时我惊讶的并不是“弃权”这件事,而是惊讶这些投弃权的同学们居然能够想起弃权这件事来,当时确实给了我一个比较大的震撼,算是辅助了我自己进一步“开智”了吧。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东西,在香港没有菜市场的说法,而是“街市”。街市还是港英政府时期的产物,原本大家就是在路边做买卖,但实在是影响市容最后也就诞生了街市这个产物。但我逛了三个街市,就算是周末也完全没有人,而且只有零零散散的几家店,卖的东西也很普通,感觉就像是内地街边的小摊贩被政府给规范经营了,实在是没有人气。
相对于下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却没有给到我任何的惊喜,太普通了,或者说放在 2023 年的今天,这个夜景毫无特色。这么说可能比较难听,但确实如果你看过重庆、上海的夜景后,就大概能明白我的意思了。如果往前倒 20 年,刚步入 21 世纪初这个夜景绝对是吊打全国的存在,只能说短短十几年过去了,内地的发展实在是太迅猛了,只看表面的话,以前我们对香港的幻想如今基本上都可以在内地任何一个一线城市里满足。
在还没来之前就在小红书上听说过在香港打车会非常贵,实地一看确实非常吓人,起步价 22 港币,每公里 8 港币,如果刚好碰上堵车,每小时等候费 96 港币……但谁让香港一个便利店服务员的起薪就来到了 15000 港币,如果全勤甚至还能再奖励 2000 元港币,这样算下来就算房租再贵那本质上同等内地便利店服务员每个月能存下的钱也不少,更何况这还是只是非常普通的便利店服务员,如果真的就是中环金融白领,一个月怎么也得平均 5 万港币吧,这么一想总算能稍微理解一点为什么香港当初会有一个“遍地黄金”的说法了。
除此之外还让我感动十分惊讶的是香港的房价,虽然计算面积的方式与内地不同,香港所使用计量单位是“尺”,四五百尺的面积相当于内地四十平方米的大小,但实际上价格却来到了 1190 万港币上下,实在是令人诧异,看了照片和户型图实在是觉得不值。虽然香港真的不大,我从早上 10 点左右走到晚上 20 点,几乎走完了新界和港岛的核心区域,甚至到了晚上还有 5 公里左右走重复了,但我每次看到街边卖房的信息总是觉得非常的诧异,实在是难以理解为什么香港生活成本如此高,而生活环境如此憋屈却大家都还一直往里冲。
尤其是持续了将近五十年的菲佣制度这回我也算是彻底的见识到了,我亲眼见到了一个菲佣陪着一个头发花白,需要辅助仪器辅助行走的老爷爷办事,菲佣就这么搀扶着这位老爷爷慢慢的走着,在香港他们把菲佣称为“姐姐”,这个称呼还挺有意思的,其实就是内地把家庭保姆称为“阿姨”这么回事。更有意思的是菲佣必须居住在户主家里,吃喝都得在一起,这总让我觉得这跟香港寸土寸金的印象划分不开。
总结
其实这一趟短短的一天香港之行,我主要是的抱着追寻小时候自己对香港的刻板印象去玩耍的,但我又担心香港会变得跟我小时候的印象中不一样,但实际上逛了这一天总共 25 km 左右下来发现,其实香港什么都没变,我甚至在去香港回来后的第二天还专门再次去看 19 年的“反送中”事件,还是有一种感觉,虽然我已经去过香港,实实在在的从香港的土地上回来了,但我却还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觉得这个地方我好像又没有来过,或者说是对香港这个抱有的期待太高太久了,导致突然猛的一下来到现实中后还非常的不适应。争取今年或者明年再来一次香港,好好的过一晚,再次认认真真的去观察去理解这座城市,不用再用以往的刻板印象去套现在的香港。
原定打算周六晚上回深圳睡一晚,第二天周日继续来漫步香港的计划也就放弃了,因为实在是的太累了,而且逛到晚上我已经开始有点腻了,因为香港的街景也就刚开始那几个小时把关键的地方踩完后它也就这样了,没有太多特别的惊喜可言,整体还是比较中规中矩,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时代都没有出过远门,那么第一次就来到香港你是一定会被香港的繁华所折服,要是说香港没有变吧,它确实是让我在现在这个时间上依旧可以找到小时候的印象,但你要是说香港有变化吧,但实际上它本身并没有太过现如今新一线城市那般令人感到科技感满满,或者我们可以还是拿当初对它的印象来说话——香港依旧是它曾经的样子,只是我不再是那个曾经在电视机前看古惑仔的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