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五十八
在广州度过了 58 天,还差两天满两个月,共计 8 个周末。也只有在周末的时间里才能在这座同为千年的古都里漫步,这个地方很神奇,拥有花都、羊城和妖都等等众多别称,以及众多例如烧鸭、烧鸡、叉烧、脆肉皖和伴鱼皮等等极其美味的食物,但实话说,我并不喜欢广州的氛围,可能是因为离家乡过于接近,导致二者文化趋同,所思所想也很类似,岭南文化圈因为过于熟悉而产生了略微抵触。
序
遗憾的是,虽然我是个南方人,并且家乡三十多年前同属为广东省,但广州我是一次没来过。大学之前的唯一一次出岛是初中时跟随家人驱车前往佛山、增城等地考察合作品牌工厂,没想到十二三年过去了,增城居然被划为了广州的一个区。那趟出行留给我的印象极差,估计是跟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有关,水土不服到了极点,后来听家人说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到高速路上服务设施极其完备的服务区,每到一个服务区我都会下来胡吃海塞一番。毕竟那时年龄尚小,对很多东西没有自制力,从未见过有如此设施完备的服务区,在我们那疙瘩服务区就一加油站,有个咖啡厅就已经是五星服务区了,哪知“大陆”服务区居然还有肯德基,再加上舟车劳顿,晕车、反胃和无精打采充斥了那一周。
后来好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了解到的事情见过的人都在慢慢变多,重新观察这些去过的地方都有很多新鲜感。这次广州之旅给到我的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已经能够较为清晰的对一座城市进行“考察”,当然这种考察肯定不是国家地理那种全方面的考察,对广州的结论是:这个地方不适合生活也不适合工作。
初体验
环境
广州甚至整个南方都太不适合人类生活了,不过也有可能是今年温度整体偏高的原因,我都已经进到山里了,却没有感受到一丝丝凉意,只有闷热和更加闷热,这在北方是完全不可能的,每升高一百米你都可以切身体会到温度的下降。好像有种说法,南方的温度下降全靠台风季,因为下雨过后第二天会更热…
我也挺纳闷的,明明自己就是个南方人,已经热了 18 年怎么才两个月就受不了。现在回想起对“热”有深刻印象的就是高中阶段,高中之前没印象可能是时间过于久远也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可能并没有这么热?高中那会中午回宿舍冲一次澡,下午下课回宿舍冲一次澡,晚修结束回宿舍冲一次澡,重点是宿舍还没有空调,降温全靠冲凉。不过那会好像也仅仅是感受到了热本身,并没有产生对“热”的拒绝,好像是因为到了北方生活后每每再回到南方,生理上的不适感就开始激发。
工作
在活水到新团队后,很坦诚的跟大家说对工作的激情是比以往更高了,发生这种转变有几点,首先是接触到了新的同事新的工作流程和环境,以往感觉底层 SDK 团队只是一个附属于业务的,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说白了业务的话语权会更大。但新团队这边可能是因为做的事情更存粹,需要依赖大量的底层 SDK 能力,业务上能做的事情并不像原先主动权相对那么大,这种改变反而让我很舒服,因为在我的认知中,做一件事本来就是需要大家一同讨论得出结果,而不是说我要一个这个,然后一段时间后我给你这个,最后缝合一下这事就完成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正在做的是一件全新的事情,前面不确定的 case 太多,后面大概率可能也会变成原先的样子,那以后再说吧,目前先享受这种状态。
小伙伴
在来广州的高铁上,我列了一堆想要见的小伙伴,大部分小伙伴还是在深圳,唯一一次离开广州也是为了去深圳团建,还是当天去当天回的那种,所以很可惜最终只见到了三位。没有征求过大家的意见就不公开细节了,一位是高中的小伙伴,当初高中时我们玩的很好,可能是因为我们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的趋同所以偶尔我们也会联系,在来到广州的第一天晚上在珠江边散步时,就已约好一定要见一次面。第二位是 WWDC19 认识的一位广东靓仔,当初我们一行几人在加州度过了十分美好的时光,当时认识的几位小伙伴现在也偶尔在联系,本来还要再约一位,但居然跑去黑龙江了,惹得我又是一阵羡慕,有机会我也一定要去一次东北!最后一位是 18 年那会就认识的小伙伴,他对于我来说就是完美的独立开发者,我很感激上天安排了这位大哥出现了在我短暂的生命旅程里,每每想到自己的日常再联想到他的日常,心理总是会冒出一份希望,希望自己未来的状态也能如他一般。
人哪,确实是群居动物,虽然我一直跟爱人说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朋友,这意思不是不把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当朋友,而是我觉得朋友这个词对我来说太重了,我其实很不想有那种自己发生了什么事都要去给别人说一遍,需要一个诉说的朋友等等类似行为,个人认为这种行为太打扰别人了,除了自己的家人外没有谁有义务来替你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仅仅只是倾听罢了。但我很喜欢和小伙伴们聊天和玩耍,尤其是那种大家基本上都互相知根知底的小伙伴,聊天起来没有什么负担,可以让我自己卸下面具丢掉包袱的小伙伴。
美食
广州的美食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美好的回忆,如果不是担心上火我是可以一直吃叉烧饭的。前段时间就是因为叉烧饭吃多了,舌头上火,那感觉太刺激了。在广州的这段时间里,说实话不管是饭馆还是外卖,我吃的最多确实也还是叉烧饭,按次数来算的话,叉烧饭我应该不下二十几碗了。其他吃的比较多的,除了叉烧就是烧鸭、烧鸡和各种卤煮,以及让我喜出望外的脆肉皖!脆肉皖的口感太棒了!脆肉皖本质上也是草鱼,只不过因为在饲养期间主食“蚕豆”改变了基因导致肉质口感出现了变化,口感就很像在嚼肉,很有弹性,这是真种草了,不知大百京有没有类似的饭馆。
每次去到饭馆里如果有“豉汁排骨”和“凤爪”我都会点上一份,陶陶居也去了三四次,不知道是不是岁数上来了,这种茶楼里的味道再也找不到了。年少时最期待的就是周末一家人去茶楼里喝早茶,凤爪我一个人是可以干掉两份的,牛仔骨基本上也都是我吃的,这次专门去茶楼里寻找一些童年味道反而还失望而归了,就感觉味道不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感觉,小时候喜欢的味道长大后就很难再寻找得到了。
写到这里感觉人类也好惨,一生都在偿还童年。
文化
来广州之前就给自己开了一个逛博物馆的 vlog 新系列,这种题材观看量肯定没多少人看,但我还是一定要做,但经过几期后发现自己在逛博物馆时依旧拿“游客”的心态去逛,很多东西都说不到点上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所以博物馆系列就停更了,以目前自己的阅历做这方面的事情还是不合适的。广东省博物馆预约了整整三个星期终于约上了,但实话说很失望,如果不是最后一个“广东文化展”内容涵盖之广几乎我几乎就要把广东省博列为“不推荐”了。外部真的很豪华,不得不说你国对于“外表”的妆颜真的很看重,内心到底如何可能只放第二位,带来的后果就是预约了三个星期才拿到门票的我,后面是再也不会去了。
被誉为国内三大城市公园之列的广州动物园整体观感也比较一般,感觉全国上下动物园都一个样子,可能后面我也不会再去任何的动物园了,受不了动物隔着玻璃与你四目相对的样子,图就不放了。
感受到的“文化”大概分几个阶段,首先是珠江新城区域,这个区域很满意,感受到了类似纽约城市中央公园的氛围,最后登顶广州塔 488 之巅把广州主城区尽收眼底的感觉太棒了!虽然价格达到了 320 元的高位,但来一次登顶 488 米的高度还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下一个阶段是去到了老城区,上下九、荔湾区域,这个区域我十分疲惫,逛得很疲惫,基础设施没有准备好到处在修路,骑楼全是翻新过的,给人的整体感觉还不如去看海口骑楼,那才是原汁原味,这种虚伪的白净完全破坏了骑楼的历史味道。那一片区域是相对适合生活的,整体节奏慢很多街边也有很多好吃的,生活足够便利。我很喜欢那种乱中有序的布局,珠江新城那块仿佛程序般规整的布局会让人震撼但不会令人回味。
最后一个阶段是工区所处的海珠区,海珠区说是要在工区附近区域打造一个互联网 CBD。到了这里后发现原来除了北京全国哪里都是发展极好的,北京已经被自身条件所束缚了,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只能不停的换血来换取增长,而广州不同,仿佛这是 00 年的北京,处在商品房市场化浪潮中。已经好久没有见到如此建设力度的片区了,明明路都没修好,但修好一栋写字楼就立马开始吸收企业入驻,这里已有阿里、小米、欧派等等实体或非实体企业迁入,周围环境构建得十分符合附近人群薪资水平,很期待以后有机会再来这里时能够看到巨大的变化。
娱乐
读书
因为只有周末才能尽兴玩耍,工作日期间几乎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本以为能读完从家里带来的四本书就十分了不得了,哪知居然读完了 14 本。看得最多的也是旅行文学相关的书籍,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讲西南联大的书,本身讲西南联大那段历史的书就不多,再加上还健康的生活在当今社会下的见证者逐年减少,这两年确实涌现出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者,非常感谢能够让几十年的我们得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感受到那段动人心魄的辉煌。
广州的有个书店联盟,但我去的不多,可能是因为连锁的原因我几乎只去了 1200bookshop,我是打算看看其他书店的但无奈基本上都是独立书店,选择的地方相对较远交通不便也就作罢。1200bookshop 与我之前去过的书店均为不同,不过书店原先去的也不多,不确定是不是现在书店都用上了“盲盒书包”的营销手段,一包卖五十,里面两本书一个手提袋,能够拿到什么书全凭运气。我看书虽然比较杂,但相对还是比较挑的,不是很喜欢这种随机看书的方式,虽然并没有多少钱,但是万一抽到了一本“___讲话”…
既然说到了 1200bookshop,不得不给它一个大大的赞,下次如果还要来广州我要充一个次卡,一到周末就蹲到里面的自习室里,很有《请回答1988》里的感觉,在酒店房间里写东西虽然也行,但坐着不舒服,而且吃喝超级不方便只能点外卖,除非你愿意每顿正餐都花 400+ 人民币吃自助,只能点外卖就算了,那附近还没有什么好吃的,跌入循环。看到这里的你如果现在或未来在广州,请一定要去一趟正佳广场里的 1200bookshop,在里面呆一下午,好好的看看书或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剧
我要严厉批评广州的话剧圈,你能相信两个月下来居然只有 5 场话剧可以看吗?其中一场还是五年前开心麻花的贺岁剧…明明广州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建都史的城市,我不理解为什么活跃在这片大地上的戏剧这么少,不过也有可能是我只看了大麦的原因,但横向对比北京上海实在是差距太大,刚好最近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希望我这次能赶上个晚场。
两周前我看了一场名为《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的无厘头喜剧,从开头真的一直尬到结尾,演员很辛苦,但我看的也很辛苦,出场后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花 180 元来看这种东西,如果说与观众的强行互动是这场戏的灵魂,那我只能说这灵魂过于轻浮,很多东西点到为止即可,但他非得要互动的观众达到“条件”后才能继续,看得我十分烦躁,到了后面本以为反复 Q 互动观众名字的尬梗可以过了,却没想到一直 Q 到结束。
如果剔除掉这些强行互动的尬梗外,只论剧本身是没问题的,整体演出过程使用了非常多的喜剧表现手法,有几点还是逗乐到我了,若只看这些点勉强算及格,加上全场的互动内容后,最终我在豆瓣上给这场戏打了我第一个一星差评,就算你有 180 元的闲钱,也请去广州地铁通道里打赏给拉小提琴的爷爷好吗?让他给你拉两个小时的曲。
在广州只看了一场同为开心麻花出品的《独行月球》,整体而言前面依旧很尬但后面好多了,只能说还得是开心麻花。如果你刚好在周末没有什么事情做可以选择去电影院把它拿下,我选择的是 iMax 版本,这 58 花的我觉得比 180 值多了。
其他
酒店
上文已经说到广州依旧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几乎每一个未来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红利区都在施工,而同样不幸的是,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换了三家酒店,而这三家酒店的附近均在施工,并且在我的房间里也能清晰的听到施工细节,习惯了安静环境入睡的我很焦虑,后来重新买了一副耳塞后好多了,终于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了。
住过的酒店分别有朗豪、广州塔骑士物语和香格里拉,入住顺序同。先说结论,朗豪适合长期居住,香格里拉适合周末玩一趟,广州塔骑士物语完全不推荐。如果你住超过一个星期以上,比必然会涉及到洗衣服,而这三家酒店真的是一家洗衣服务比一家差,朗豪是上面服务,一天一次只能洗两件,骑士物语需要去洗衣房自行操作,香格里拉只有收费的洗衣服务,一件衣服 58 元。但就如此霸道的香格里拉居然每天的客流量都十分庞大,尤其是没到周末每天 check-in 排队的人数可以到大门,后来才了解到原来香格里拉在暑期提供了大量的亲子游乐项目,再加上有完备的室外泳池,最深居然能达 25 米,酒店内的饭馆就有三家,其中两家评分还十分不错,如果周末想要换个地方休息休息,香格里拉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到房间设施上,香格里拉估计是开业时间较早,整体装修明显弱于前两家,最开始我没选择香格里拉就是因为这装修风格实在是喜欢不来,但呆久了好像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反而这种午后坐在落地窗前看着珠江风景和泳池里的人还颇有一番风味。还有一个比较深的感受是一家酒店想要持之以恒的生存下去,设施可能不会一直跟随主流风格刷新,但服务一旦没跟上客户的流失是十分要命的。大酒店还得是大酒店,朗豪和香格里拉之所以能够持续火爆这么久,虽然价格也很贵,但我个人觉得与其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水平很高有很大关系。
能够记住并一看到这个人就把他的名字喊出来,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击溃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防线,朗豪的行政楼层就是这么牛批,不管我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去,主管们都能准确直接并十分亲切的喊出我的名字“早上好,翁先生”,“慢走,翁先生”。说实话我对“名字”这种事情是没有什么额外想法的,名字就名字咯,只是一个人的代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经过那段在朗豪的时间,每天早上去行政楼层吃早餐时都能够给到这么一句话,慢慢的觉得“名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给到我的改变是在日常工作沟通中,我不再以“同学”去称呼其他人,而是改为具体的人名,并加以叠词,比如“PJPJ~”。
M1 Pro Mac
是的,我又买了 M1 Mac,上一次首发入 M1 Max 后用了两个星期觉得实在是不合适,总有一种杀鸡用牛刀的错觉最终还是退掉了,大半年了没有自己的 mac 说实话没有对我产生多少影响,甚至都已经习惯了。但等到 M2 Air 正式发售看到具体价格并体验到真机后,想要 16 + 512 这种 2022 年的正常配置居然要花掉将近 1.3 万,就算是标配 8 + 256 版本也要 9k 多的价格,思前想后我还是无法接受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居然拿到了一个“残次品”,最后分析结束了,还是重入了 M1 Pro 标配,走了教育优惠便宜 1100 元,再加上附赠的 500 元 app store 充值卡,最后到手价 1.33w 左右,比不上拼多多的 1.2w 优惠但可以当天到手,也就拿走了。
说来也是有趣,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大师兄给我发了社团之前的一位学长自己做的一个 app 赚了很多钱,推荐我可以考虑往这个方向去做。本来波澜不惊的我已做好了彻底换方向的准备,但大师兄这波操作仿佛是向沉迷滚滚红尘的我抛来了一颗橄榄枝,让我明确了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依旧如之前所说那般会走向“游戏化”研究中,经过一波实操后发现写游戏比玩游戏更有意思,但目前我整个人的状态经过了大半年的转化依旧没有做好准备,估计可能是一直没有给上一个阶段自己的画下一个清晰明显的句号,导致老是拿着之前的思维去套现在新方向下的事情,这点我依旧需要继续改进,路漫漫其修远。
App
在出差的这段时间里,我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做了一款新的 app,并成功说服自己要把这款新 app 推上架,结合大师兄和小伙伴们的聊天,丢弃掉原先的所有顾虑。其实也就是一拿到新 Mac 就开始着手去做了,细节就不展开了大家感兴趣可以看这篇文章。
其实买这台新 Mac 不是拿来做这个 app 的,是准备复活 18 年做的一个开源产品,当时真的万事俱备,之差上架,之所以没有上架纯粹就是我没有做好准备,还是抱着一种打一枪就跑的态度来面对这些事情,心态上已经养成了这种惯性,到了后来才发现其实很不好,这样我对自己的怀疑程度会慢慢增加,这一点直到最近我才有勇气去面对。最近每周都会发一个新的 testflight 测试版本,预计还有两个测试版本就可以上线,关于后续规划我们在上线后再聊。
跋
广州这一趟我很满意,最大的收获是又认识了不少新面孔,认识到了原来我一直都在拿相对比较局限的眼光去看待 PC 相关技术的发展,昨晚还在看一个开源软件的列表,发现一堆的开源顶流软件都是基于 Qt 做的,完全跟国内圈子里谈论的不是一个东西,确实信息源的不同会导致很多衍生问题。
你问我想不想来广州生活,我的答案很明确,现在不会以后不好说,整体而言我是不喜欢广州氛围的,原因开头已经说过了,与家乡过于类似。我在一个相对熟悉的场景里思想得不到释放,很容易对事情产生疲倦的态度,每隔一段时间总要给到的自己一些新鲜感,在广州有好几次我都恍惚以为回到了家。
在从广州去往深圳团建的道路上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深圳之前我是完全没有好感的,因为之前的我认为深圳太新了,一所存粹政策发展起来的城市没有文化底蕴不值得去,经过这一路上的观察后发现如果后面有机会的话深圳是一定要来的,我想说服自己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深圳这座城市。
你看,这段时间给我的改变就是这么大,扭转了我很多的刻板印象,多出来走走还是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