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Lab带给我的成长(讲稿)
今年是我呆在 ifLab 的第四年,同时也会是最后一年。在这最后一年的节点上回顾过去三年来我和 ifLab 各位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们的点点滴滴,用白居易写的《南浦别》诗中一句来表达我此时内心的感受:“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我曾经跟大家一样,抱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社团活动的热情、对大学课堂专业的态度来到这里,也记得当时线下面试时,张浩然学长坐在 xxx 位置上,解答我写在考卷中的题目,对,我是社团最后一届靠考试题来面试的同学。
那会儿我还赶上了社团“老人”在校的一段时间,当然这个老人是带上双引号的,像刘鸿喆、朱一凡等等这些学长们都经常性能够见到面,偶尔的聊上几句,偷偷的看一眼他们在电脑前干什么,因为当时我也是大一,跟在坐的大部分大一同学一样,实验室不敢来、不敢跟学长学姐交流、腼腆羞涩,好不容易每周的小组活动,对,那个时候还是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好不容易参加一次每周的小组活动,很多东西不了解,学长们突然抖了个包袱,哈哈哈的笑,我这个萌新哪知道啥是啥啊,也跟着哈哈哈的笑,每次都觉得特别的尴尬。
但是!因为当时我的脑海中 ifLab 给我的印象就是“大牛云集”,“氛围浓厚”,“技术最强”,这三个词每次当我想要萌生退出 ifLab 时就瞬间出现在了脑海中,“我不能退出!”,每次都跟自己这么打鸡血,因为我也要变得很厉害,我也要学会这些技术,我也要弄明白这些东西。然后我就开始每天硬着头皮去实验室,那时应该是大一下,社团实验室装修好了,就是现在的位置,当时看了以后风格我非常的喜欢,刚好又加强了我要每天来实验室的动力。
就这样每天硬着头皮来实验室,慢慢的接触到了徐鼎、黄永亮、刘照阁学长,当然用我们现在社团方式来说,我的导师是高铭学长,总之当时就是每天就这么尬着,没人我也让学长给我开门进去,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做其它的,我就呆在里边,逐渐慢慢的发展,我的导师教会了我大学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终于勇敢的尝试了一下,尝试了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什么事情呢?翘课!
整个大一我跟大家一样,还是比较拘谨,不太敢跟社团同学交流,如果不是当时我们社团在我脑海中深深印下的那三个词,说不定我跑的比大部分同学都快。这个阶段在 ifLab 我最大的收获是“坚持”和“勇敢”,这其中还有一个让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地方,大家应该都有使用过 wordpress 搭建博客或者网站过,或者听说过,当时高铭学长指导我同样也做了这个事情,但是我当时还没打通自己对计算机学习的“任督二脉”,根本就不理解这些跳动在屏幕上的字母是啥意思,出了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记不清当时到底是因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总之就是出错,最后我重装了 17 次服务器最后才看到了我的博客,这个事情一直没敢跟高铭学长说。
到了大二,我也是一个可以被称为学长的人了,很多时候在心底里逼迫自己说:“你已经是个被称做为学长的人了,学长要有学长的样子!”,当时呢是社团已经改建了,正式推出了导师制,同样我也是导师了,但是我带的学员呢?没了,我很伤心,这件事情甚至大大降低了我的热情,到后来我慢慢的去回想为什么我的学员会没了?我有在非常耐心的跟大家分享我所掌握的知识,分享我当初是怎么学会这个学会那个的,但事实上学员就真的没了,我给了自己一个答案,是不是因为我搞错了一件事情,不应该是我逼迫大家,强迫学员去学习、去掌握某个东西,一定要是学员自发的,是因为我饿了,所以我要东西;是因为我喜欢社团新的实验室,我想要在实验室中学习,所以我才天天去。
我给自己的答案是这个了以后,整个人也不郁闷了,也不会像之前那般否认自己,“难得是我教的不好么?所以大家才不愿意和我交流,不愿意来实验室?”,“难得是我今天洗澡忘了抹沐浴露?大家觉得我臭烘烘的?所以不愿意来实验室学习?”,捋顺了以后,我开始转变思路,只要你能够问我,只要你能够愿意和我交流,并且问题是我能够解决的,必定鞠躬尽瘁。
我给自己定的这个模式呢一直持续到了去年我带的最后一届学员,现在有一个留在社团成为了下一届导师,还是比较欣慰的。在这个阶段中,ifLab 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是“改变”和“自信”。现在已经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也是在 ifLab 和各位学弟学妹继续共同学习的最后一年,希望大家在未来在 ifLab 收获更多的成长。